关于读书名言孔子的故事(共4篇)

关于读书名言孔子的故事 第1篇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读书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孔子名言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见得思义。

(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关于读书名言孔子的故事 第2篇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小不忍则乱大谋。

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9、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2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3、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2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4、巧言令色,鲜矣仁!

3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7、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8、不学礼,无以立。

3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4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2、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43、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4、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6、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8、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9、朝闻道,夕死可矣。

5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1、听其言而观其行。

5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3、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58、不迁怒,不贰过。

5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关于读书名言孔子的故事 第3篇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朽木不可雕也。

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6、巧言令色,鲜矣仁!

7、礼之用,和为贵。

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4、德不孤,必有邻。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9、过,则匆惮改。

20、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1、过犹不及。

2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3、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5、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27、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0、见得思义。

3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32、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33、不学礼,无以立。

34、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3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38、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也。

3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0、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4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3、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4、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4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关于读书名言孔子的故事 第4篇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名句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孔子语录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 —— 孔子语录

1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8.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20.小不忍则乱大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