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故事(热门26篇)

教师随笔故事 第1篇

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武汉市名特教师展示活动。其中育才小学王钊老师执教的人教社新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合理安排》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这是教材新增内容,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烙饼这一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解答,并从优化的角度在多种烙饼策略方案中寻求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统筹思想非常抽象,怎样把它具体化,让学生容易明白,便于操作呢?王钊老师用巧妙、合理、艺术的提问把运筹思想“烙”在学生脑海里。

提问作为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王钊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在烙两个饼、三个饼的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烙更多的饼把学习过程层层推进,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了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下面我仅就课堂提问对本课做一些分析与思考:

一、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提问。当学生还在“发愤”求“知”,但又不能立刻“知”,思维处于“困惑”之时,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掌握“火候”,及时进行“解惑”,把握准什么时候该问,什么地方该问。

【案例1】

当王老师就烙饼问题进行了简单交待,“1张饼烙2面,烙1面要3分,1个锅同时能烙2张饼”。“3张饼怎样烙最快呢?”问题刚刚抛出,学生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用学具动手实验3张饼的烙法。不一会儿功夫,孩子们一个个举着小手,争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王老师此时并没有急于展示正确结论,而是先充分肯定了用18分钟和12分钟烙法的学生,这时9分钟烙法的学生代表迫不及待的和同学们讲解了他们节省烙饼时间的好办法。两种方法的比较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9分钟这种烙法的价值。此时学生思维开始迸发了,不断地质疑着,9分钟烙法比12分钟、18分钟时间节省在哪了呢?王钊老师及时抓住学生的愤悱点,问“要尽快烙好饼,哪种最合理?”“为什么第三种安排最合理?”

【分析】

这里“为什么”的追问,可以说是整堂数学课的心脏、命脉。它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观察时间的多少上,更多地是促使学生透过现象思考其本质。原来第三种安排是充分利用了锅底,使锅底每次都能同时烙两张饼。这里的设计抓住知识关键点,问在该问处,问在当问时,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深化,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学生通过探索、讨论,思维火花的产生、喷发和碰撞都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获得释放。

二、恰当选择提问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习的接受、理解、思考水平与课堂提问选用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从课堂提问的方式上来说有很多种,如:直问、曲问、正问、反问、疏问、追问等等,而每一种提问方式的作用及所能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课堂上,设计的教学提问尽量要多用几种方式,这样才更能体现课堂的灵活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

【案例2】

当王老师直问“为什么用9分钟烙三张饼这种安排最合理”时,她敏锐地观察到学生回答有一定困难。此时她不是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而是应用了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刨根问底。

师:为什么第三种安排的时间最短,第一种安排的时间最长?

生:因为第一种安排每次锅里只放了一张饼,没有利用题目中“每次烙两张饼”的信息。

师:第二种安排比第一种安排时间要短,短在何处?第二种安排的步骤中哪几步利用了“每次烙两张饼”的信息?

生:第二种安排中第一步和第二步都充分利用了“每次烙两张饼”的信息。

师:第二种与第三种相比,时间又长了,长在哪里?

生:第二种方法的后两步锅里只有一张饼。

师:也就是说第二种方法没有充分利用锅底。

(两人一组,再次按第三种方法烙三张饼)

师:第一次烙1号、2号饼的正面,但为什么第二次要烙2号饼与3号饼交换顺序来来烙呢?

(生略)

师:为什么第三种方法最合理?

生:因为这种方法烙时,锅里每次总有两张饼,没浪费锅底。

【分析】疏问破难点

面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第三种安排最合理”,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王老师能及时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设计一组相对比较容易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观察、思考,一“长”一“短”的对比提问,帮助学生回顾整理了三种不同烙法,比较区别几种方案的不同点,从而达到方案的优化。在这种“层层剥笋”似的疏导性提问后,学生在全班讨论和自我反思中达成共识,形成“整体考虑、合理安排”这种统筹思想。

【案例3】

师:5张饼怎样分组?

师:老师将5张饼分成3组,第一组2张,第二组2张,第三组1张,行吗?为什么?

生:(略)

师:因此烙饼时,千万不要让一组里面只有1张饼,否则这样就会浪费锅底了。

【分析】反问促深化

教师首先提问5张饼怎样分组时,学生已经回答出正确结果。王老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再就此问题进行反问。这里的反问代表了部分学生的心里想法,同时设计的反问问题牢牢抓住错误症结,引起学生自我反省,及时发现错误,找出错因——没有充实利用锅底。此处的反问促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具体的培养和提高。

【案例4】

在学生正确探究完4、5、6、7张饼的最佳烙法后,

师:怎样将饼分组就能保证每次锅底可以烙2张饼?

生:(略)

师:利用你们发现的规律,怎样给8、9、10张饼分组呢?

生:(略)

师:如果给你更多的饼,你能合理安排吗?怎样安排才能最节省时间呢?

【分析】追问实现升华

众所周知,烙两个饼、三个饼是研究运筹思想的经典范例,但如果仅局限于此还不够深刻,至少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上还有所欠缺。探寻4、5、6、7张饼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探究烙饼方法上,而是要通过方法寻找烙饼规律。因此,在课末王老师顺着4——7张饼的解题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设计了三个问题,最后刨根到底解决了“给你更多的饼,怎样安排才能最节省时间”这一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我们要对饼进行分组,要么2张,要么3张饼看成一组,这样才能最节省时间”,从而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地构建起烙饼策略的数学模型。

这堂课通过简单的烙饼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由于教师精彩、有效的提问,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确地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地方,让我深深感受到新课程中教师提问语言的魅力。

教师随笔故事 第2篇

久雨的冬日,一束慵懒的阳光偷偷的透过玻璃照射在教室的桌子上,照在了正在吃午餐的孩子们身上。一个清脆的童声在我耳边响起:“老师,太阳照在我眼睛了。”我抬头一看,哦,是林彦希,原来啊,是一缕调皮的阳光照在她长长的睫毛上,这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轻轻的眯着,脸上纯真温暖的笑容,让我的心暖流涌动。

起身瞻望,操场上,阳光明媚。院子里树叶都被这几日的雨水冲刷的很干净,被这冬日温暖的阳光一照,叶子上滚动的水珠晶莹剔透,显得格外的清新和美丽。让我不禁想和我们班这群可爱的天使一起来分享我的感受。

于是,我和孩子说道:“今天太阳公公出来和我们小朋友玩了。我们快点吃完饭,出去散步好不好。”孩子们拍手叫好。看得出来,孩子们也喜欢这久违的阳光。很快,饭就吃完了。在提醒他们漱口、擦嘴巴、洗小手后,我们就要排着队拉着小火车出去散步了。

平常的时候我都会按个子的高矮来决定队伍的顺序,自然,班上最矮的“小公主”陈奕欣都是被我拉着手牵在第一次,其他小朋友依次排在后面。这个时候,我发现彦希从人群里挤到我面前,拉着我的手不放。我笑吟吟的告诉她:“宝贝,我们按平常的队伍排好,你去拉叶紫的衣服。”彦希站在我面前一动不动,也没有松开我的手。我以为她没听懂我的话,于是,蹲下来又说了一遍:“宝贝,你的站的位置是在叶紫的后面,你去开小火车咯。”彦希还是一动也没动,拉着我的小手更紧了。我觉得很奇怪,平常这个小姑娘很是乖巧,今天表现的这么反常是为什么呢?我摸摸彦希的头说:“你怎么了,为什么不去拉火车?”彦希的嘴巴扁了扁:“老师,你可以这个手拉着奕欣,这个手拉我吗?”我笑了:“这样队伍不就乱了吗?小傻瓜。”“可是我就想拉着你的手啊。”彦希委屈的表情带着哭腔。我的身子一震,鼻子狠狠的酸了下。

万万没想到,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很随意的动作—“拉手”,竟然能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满足。“我就想拉着你的手”,多么简单的理由,我竟然都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在他们心里最崇拜、最敬爱、最喜欢的就是老师了,她们只想说在散步的时候能和老师亲近亲近拉拉小手,我们却为了一味的规则意识去忽略了她们最人文的需求。

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每次孩子排队的'时候总是前拥后扑的往前挤,想要排在前面,其实就是想拉拉的老师的手啊。而有时候我们总是气急败坏的责怪孩子为什么不按秩序排好队。原来是我们未曾走进他们的心。想到这些,我十分愧疚。那一双双伸向我充满希望的小手却被作为老师的我为了该死的规则一而再、再而三的推开。我觉得没有比这个更残忍的事了。推开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小手,而是一颗充满纯真和爱的心呐。

从这次以后,寄午散步的小朋友每天轮流站在第一个,我每天拉着这一双双不一样小主人却一样温暖的小手,我的幸福就在成倍的增长!因为,被牵小手孩子脸上的笑容告诉我,原来我是这样的被孩子需要着!

教师随笔故事 第3篇

师生交融

撑起一片蓝天,让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这是我的教育夙愿!

去年我接了新班。学初,为了让学生简单地步入英语的殿堂,充分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用心性,我给学生讲清英语的重要性,天天讲很多有关很多学英语的例子。如:北京的老太太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还在练习说英语。当前各种商标、说明书都用英语书写,世界上四分之三的书籍,都离不开英语。

课堂是,我利用电教、图片、体态语等教育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和主动性。经常给学生以成就感,“good、better、best、excellent、clever”的运用,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我每一天都找学生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并和他们谈心,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一个月后,我本着出题尽量简单的原则,想测测学生的成绩如何时,但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使我很失望:为什么我的付出却和收获不成正比?百思不得其解,我为此迷茫了。

但是,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并没有大声训斥学生,而是先查找自身的原因,学生的学习困难。于是,我找来王健伟同学谈心、交流。这个学生很调皮,也很聪明,但学习不扎实。由于我的态度诚恳,他最后道出了事情的原委。他说“老师,实话对你说吧,此刻同学们都说‘我是中国人,不学外国话,英语不及格,说明我爱国’,我认为也是如此,学好了外语如果考不上学,也是没用。老师你说对吗?”他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老师,气死你!”我笑了笑问:“你家里有几口人?”他直言不讳地说:“三口”。我说:“是爸爸、妈妈和你对吗?”这时,他低下了头小声说:“你说错了,老师,是爸爸、奶奶和我”。于是,我立刻感到,这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我之后问:“你爸爸是干什么工作的?”“爸爸此刻喂鸭子……”此时此刻,他的泪珠已在眼眶里打转。我趁热打铁:“你怎样明白将来就考不上学呢?只要你付出努力,考大学是不成问题的。”“我,我能行吗?每一天看到爸爸累得难受的时候,我也想过,好好学习将来必须考上大学,让爸爸、奶奶跟着我享福”。我语重心长地说:“只要努力就有机会!”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老师,我必须努力。”说完含着眼泪走出了办公室。

之后,在课堂上,我认真关注着这个孩子,不懂的地方他主动问我,而且还用心发言,每节课都多次回答问题,每次我都给予不同的鼓励。

一天,他的语文老师拿着他的日记对我说:“卢老师,你看这篇日记。题目是:老师,对不起。

我小学的班主任,盆老师教我们语文,他教得很好,对我们个性友好,记得五年级时候,我们把在课余时间收集的废物卖了五十多元钱,老师说:“咱们买几本书吧”。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我们同意了。于是,老师给我们买了许多作文书。放在教室里酷爱读书的同学爱不释手。这样,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有了提高。但是就在快要毕业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合计,毕业了书归谁?于是,我便主动和老师说:“老师,那几本书我们看够了还是分给我们钱吧!”盆老师什么也没说,把自己的钱分给了我们。而此刻,他的妻子——您又教我们英语,仍耐心地做我们的工作,想尽一切办法辅导我们,而我还气着您。所以,我要向您说声对不起!老师,请您原谅我!我看完后心理有种异样的感觉。想,这次教育成功了。

从此,他学习个性努力,成绩也很快有了提高。

于是,我就借助于他的事例来带动其他的同学一齐步入了英语的殿堂。同时,我意识到:要不断地给学生以力量,给学生以自信。因为我们所教的孩子,并不个个都是优秀的,他们的思想还不十分成熟,要及时给予孩子优秀的指导。还有一部分是后进生,对他们我们要个别对待,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自信的力量。爱,是精髓,爱,是我前进的指路灯,爱,更是我心中的永恒。我将用我的人格魅力,去为教育事业撒下期望的种子,这样,才无愧,亦无悔。

教师随笔故事 第4篇

教育,即教书育人。做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把两者分开。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一、塑造教师形象。

老师是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对创造良好的班集体,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就是一面镜子,就是一本珍贵的教科书,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手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以,我非常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处处以身作则,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让学生钦佩你,觉得你是一位既严肃又可亲的人。

二、要有一颗爱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要求自己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爱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通过具体的小事反映出来。比如:学生生病时,及时联系家长带去看病;天冷或热时,提醒他们增减衣服。

我对学生说,我最关心你们的是三个方面:

①要注意安全。不保护好自己,其他的都是空谈。

②品行要端正,俗话说,海宽不如心宽,地厚不如德厚。一个人,要成才,必须先成人。你的学问再大,如果没有德,那他也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多做积德的事,不做缺得的事。

③要认真学习,父母挣钱不容易,把你们培养长大更不容易,父母在培养你们成材的道路上不但花费钱财,更倾注了心血,你们要懂得感恩,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三、教学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向40分钟要质量。上课时严格要求学生,要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要踊跃举手发言,绝不允许一个学生不听课,遇到开小差的及时提醒。现在做什么都讲效益,我们也要堂堂要质量,用效益的理念来经营课堂。其次是精心设计作业。因为作业练习是学生巩固旧识,强化新知识的渠道。布置作业的数量,难易都要适量,都与所学的内容相关,并要举一反三。

教师能够及时批改,必要时要面批,及时讲评,补差补缺,让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最后就是考试。每个学期都进行多次的测试,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法、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考试制度很严,严抓考纪考风,不允许有作弊现象。绝不让学生有侥幸心理,让他们知道,只有认认真真学习,才会取得好成绩。现在大部分的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独立思考,敢于提问,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

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师随笔故事 第5篇

自由活动时间,看到几个孩子聚集在孩子一边玩具一边聊天,一边兴致勃勃的玩具,一边不停的议论着什么,谈到激烈处,还不是的停下手里的“活”,脸红脖子粗的争论许久。好奇心和责任心促使我走近他们去探个究竟:

只听易晴抬起头神气地说:“梁老师最喜欢我了,你们没看见吗?每天一入园,老师总是牵会儿我的手,老师的手好大,好温暖啊”。说完,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态。话音刚落,小语就接上了话:“梁老师最喜欢我,老师时常夸我‘真棒’,还在我的本子上写了好多最棒的呢!……这时身强力壮的小方等不及了,抢着说:“你们都别争了,梁老师最喜欢我,我经常帮老师擦桌子,整理玩具、老师每次都笑着抚摸抚摸我的头,还说我是她的‘小助手’呢,我感到好幸福奥”,这时一直在一旁静静地只听别人谈话的奕翔慢吞吞地开口说话了;“我觉得梁老师最喜欢我,,老师经常抱抱我,我也时常用嘴巴亲老师,老师是我的妈 妈老师,这可是我们两个人的约定,一般情况下还不告诉你们(故作神秘状)”……

听着孩子们的争论,我的心里不禁思绪万千:在幼教这块领土上,我已辛勤耕耘了三个年头,在这三年中,她们是我从托班一直跟着的小孩子,我们在一起生活了三年,从她们刚入托时,还是一个只会哭的小孩子。现在已经长大得那么大。自理能力也提高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不是当年哭闹的小孩子,但唯一不变的是我那颗爱孩子们的`心。也许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我们的这份投入并不值得,但我始终割舍不下与孩子们的这份情缘,我愿终生做孩子们最好的朋友老师、妈妈老师。

我想告诉孩子们:老师都最喜欢你们,因为你们的快乐成长就是老师最大的心愿

教师随笔故事 第6篇

有的人当了一辈子的教师,却留不下一个让自己津津乐道的教育故事;而有的人当教师才几个年头,教育故事却可写成_部厚厚的书。为什么只有少数教师有著书的成就,而大多数的教师辛辛苦苦一辈子,当告别讲台时,却随着学生的连开而两手空空、双眼茫然呢?这种天壤之别是什么造成的?

是研究的意识

为什么我没有教育故事?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没有研究的意识,因为我有太多的照搬,我太少有自己 的想法与尝试,这怎会有奇迹蕴在其中?对学生,我们更多的是喜欢他们的循规蹈矩,对调皮的学生是讨厌,对学生的犯错是批评,从来没有思考是什么造成孩子调皮,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犯错,我们没有调查研究,而是摆平了就了事;我们害怕新教材,我们害怕学生的差异,更害怕学生的捣蛋;遇到烦恼我们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制止为目的;从来都是一刺激才反应,很少冷静思索,深入研究。省略了这关键的研究,教育故事也被省略了。能与他人分享教育故事的教师是有研究意识的教师,工作的内容都是他们的研究对像,有研究的意识 便有挑战的精神,他们把学生的差异视为自己成长的机会,把捣蛋的学生视为研究的资源。同样一个教育事件,缺乏研究意识的教师是追求结果,获得一个结果就是了结了一桩心事,所见到的是事件的表面,所铭记的是事件本身。而有研究意识的教师,关注的是事件的过程,看到事件本身的同时想到的是事件背后的前因后果,考验的是自己专业化的水平,把疑难当宝贝,当自己研究的素材,当自己成长路上的财富。于是他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就有了查阅、访问、调查、推断、验证等一系列的特别经历,而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就有许多动人的教育故事,加上实施过程中的策略及反复性,感人的故事就应运而生,丰富无比。

是创新的精神

感人的教育故事常常来自于个人的探险、创新,是在新辟的研究路上的大胆尝试,敢于创新者首先是勇于质疑。我们之所以难有自己的教育故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过于迷信权威,懒于思索而常常.照本宣科,而质疑及取证的过程本身就是美好的教育故事。因为我们缺失了这一素养也就失去了不少的教育故事。我们迷信权威的照本宣科而断送了我们质疑的本领,也埋葬了我们的教育故事,以至于我们到老了才知道一无所获。

创新精神还体现于不满足于现状,有着精益求精的强劲,有着另辟蹊径解决困惑的思维,可以说每一步的创新都是一个动人的教育故事。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由于其长期的思维变通、流畅,在教学或处理教育事件上,常常有惊人的智慧,教育、教学机智就是美丽的故事篇章。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童话《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文中的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可是,一位小朋友读杂草说的这句话时,声音很大,既有“力_又有“气”于是他开完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学生做了一个喷洒动作。全班的学生都哈哈大笑。那位小同学再读时,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于老师表扬说:“你读懂了”。孩子又笑了起来。这是多美妙的教学故事啊,这是他一辈子都值得自豪的教学故事。

创新是艰难的,但艰难的轨迹就是美丽的故事。若要达到不曾拥有的快乐,就得走一条令你不快的路。若要达到尚不具备的有知,就得走一条无知无识的路。若要到达不曾拥有的富有,就得走一条一无所有的路。若要成为不同于现在的你的你,就得走一条不是现在的你的路。”多么美女少啊,创新的艰难恰是迷人的风景。

是事业的理念

以何种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决定着自己收获的多少。把教育当着自己的职正则心里总是以完成任务为准则,投入的是固定的时间和有限的责任,应对的心是少有激情,少有灵性,少有发现,也少有新奇的。职业的眼睛捕捉不到感人的细节,看不到日常生活里的奇异,欣赏不到困惑背后的美丽。把教育当着事业,充满乐趣的工作里是永远没有完结的追求,投入的不仅是时间和责任,更有情感专注和孜孜不倦的精神。进取的心是敏感的,事业的双眼跟随敏感的心而智慧。教育故事是从事业心里滋长出来的。我们没有自己的教育故事,是因为我们没有全心投入。众多的教师都和我一样,把教育当职业,感觉不到教育里有无穷的乐趣,从教育中看不到自己的灵光闪闪,甚至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几十年的教育生活也就失去了精彩的话题,无法与他人分享自己独有的教育趣闻。两手空空、双眼茫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是记录的习惯

倘若当教师一个月只生气一次,一个月只开心一次,或许这难得的一二次,我们能够铭记,无须麻烦提笔。由一撇一捺构成的“人_,就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可谓千人千面千种性格,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向‘的时期里也是有着极大的差异的。教育恰是以“人”为工作的对象,活生生的人会让教师生万种情,喜、怒、愁、乐在一天中会交替着光顾,稍纵即失的情感,没有笔的勤快,它便随时

光的流失而灰飞烟灭。再说,长期的教育生活中总有不少让自己曾经感动过的人与事;也有不少让自己伤脑筋、费气力而最终失败或成功的故事;也会有偶尔展现自己幽默、智慧或出丑、闹笑话的瞬间。倘若有记录的习惯,让这些在自己的笔下定格,那不就是自己的财富吗?可是我们少了记录,丢失了生活中的这些感动与忧伤,留在大脑中的只是教室、书本、说教,单调而少生气。能否拥有自己的教育故事,记录习惯是前提,那些拥有很多自己的教育故事的教师都是勤于动笔的教师。记录是将生命的财富存人银行,待要用时便去取出来,记录是理生命的财。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说自己能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写出一本畅销的教育书,要归功于自己每天的教育日记,从走上讲台就开始了教育的记录。其实,这与其说是两个月里写的,还不如说是他一走上讲台就开始写了。

我没有记录的习惯,大多数的教师也都没有记录的习惯,我们用生命度量着时间,却不知用笔记下生命度量的足迹。有时也会与他人交谈工作、生活中的趣闻,但那是脑海里暂时的储蓄,时间的流失会把这些曾让自己得意的谈资抛得无影无踪。初涉教坛那会不知记录,在教坛呆久后却不会记录。不会发现,不会取舍,甚至缺乏记录的语言和技能。于是所有的生命中的喜与忧,哀与乐,就在不自觉中流失,留下的是一脸的无奈。

当然,并非所有的教学经历都能成为教育故事,教育经历要成为教育故事要具备三个要素:首先是教育经历要构成一个教育事件,这个教育事件具有情节性,具有吸引人的细节;其次是事件要具有教育价值,能给人带来启示;最后教育事件具有特殊性,但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却包含着普遍性,事件能揭示教育的一些规律,能让同行产生共鸣,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这三个要素看,似乎教育故事是难得一遇的,其实不然,教师的教育生活里.处处都潜藏着各式各样的迷人的教育故事。而能否拥有,就看我们是否有事业理念、创新精神、研究的心态和记录的习惯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教师教育故事随笔》,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教师随笔故事 第7篇

我看见白马奔腾,扬起的风尘迷了一片天;我看见狂风袭过,卷起的浪花咆哮整片海;我看见人们疾跑而过,一路奔跑一路掉落……

这是个加速度的时代。农民为了多买多卖,不愿等侯两天的阳光;为了追求速度,将城市变为一个大停车场;为了方便,不断有新的通讯工具创造出来。人类跑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然而这一路丢掉了什么?

劣质的老蕨菜只因少了两日的阳光,即受到长期的封杀;超负荷的车辆造成了交通拥挤与严重的污染;冰冷的工具拉开了现代人心与心的距离……

回首,我听见遥远的时空传来沧桑的低吟:“咱们走的太快,心会跟不上咱们的步伐,停下来,等待心的回归。”

一味的奔跑,同时也是不断的失去。当身体的急行脱离良心的束缚,毫无顾忌,世间的罪恶也随之增加。这一路,咱们得到了金钱、权利和所谓的成功,失去的将是道德准则,与心的.坦然。

三毛说:“暂时的停歇,是性命更加充实。”

心的丰盈,需咱们不断的视之,省之。而时代的前进趋向,则决定于咱们人类的重心趋向。若咱们能自省吾身,放慢脚步,做到无愧于心,时代才在真正的加速度。

然而,停歇不意味着停滞不前。

余秋雨说:“如今的世界处处以便利为原则,这种便利原则却处处与伟大原则相背,然而咱们却无法因伟大而舍弃便利。”

如何将便利与伟大和谐相融即是新时代课题。所谓伟大,我认为将任何一件小事做到不违本心就是平凡人的伟大。而将便利与伟大相融,即是追求速度的同时不忘以人为本的原则。

若奔跑的太快,请停下来,听听心的声音。

教师随笔故事 第8篇

我担任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了,每当夜深人静时,我常常扪心自问:对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有没有表现出冷淡?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有没有失去信心?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有没有怒目圆睁?

对性格孤僻的孩子,有没有另眼相看……记得以前在乡下学校时,每接手一个班,我都要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常常披星戴月、跋山涉水,挨家挨户的家访与联系,特别是后几年,对那些留守学生,更得上心,这让我与家长、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山村孩子的生活条件远比不上城里孩子,有的学生因家里条件不好,旷课、迟到、不来上学是常有的事。有一年,我接手一个新班,一位叫张秀秀的三年级学生,刚开学,每天下午总迟到,得到第二节才到校,批评几次也不见效果,后来干脆就不来了。是什么原因呢?我就来到她家,低矮的旧房,屋内乱糟糟,一看,她父亲是个五十出头的大老实人,母亲又是个神经病患者,冲着自己的男人叫爸爸,生活不能自理,再看看两个孩子,一副邋遢相,秀秀的弟弟四岁还不会下地走路,听说是患了先天性心脏病。看到这种情形,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原来是我错怪了秀秀同学,不是她不想上学,实在是这个特殊的家庭没这条件。于是我擦干眼泪,对她父亲说:“今天,我是来动员秀秀到学校继续读书的,你看行吗?”她父亲搓着双手为难地说:“家里困难啊,不读了,正好给我做个帮手,家里一日三餐还得靠她煮呢。”我耐心地说:“你家是很困难,但不能只顾眼前,现在讲究科学种田,要有文化,没有文化,孩子长大了也没有出路,只能更穷,希望你能克服一下,让孩子去上学,以后晚点不要紧,落下的功课我找时间给她补上。”他父亲犹豫不决地说:“让老师这么费心,这哪成啊!”我说:“你就放心吧,孩子没有文化不行啊。”在我再三地劝说下,孩子总算回到学校学习了。

可是有一天,她又没来学校,我以为她病了,第二天又也没来。一打听,原来没钱买本子、铅笔之类的文具,家里人又不好再麻烦老师。我又一次来到她家,顺便还带了些吃的东西和衣服给她家,对她父亲说:“学习用品我包了,你让她回学校上学。”孩子这才又回到学校。

同时,我在班上组织一个红领巾小组帮助她。三九寒天,发现她还穿着破旧的凉鞋和单薄的旧衣服,冻得直打抖擞,我就给她买新的鞋子和衣物。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深情地对我说:“老师,您对我这么好,我不努力学习,对不起您啊!”。后来秀秀同学克服家庭困难,坚持读完初中。

教师随笔故事 第9篇

以前在培训学习期间总是听各位大师谈及教师幸福感的话题,因为当时的自己从未真正地走上教学一线,所以对这个话题感悟甚浅,当我在教学一线带领着一年级的孩子们几个月之后,经历过自己生病,将近十多天请假,当我再次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我对“教师幸福感”真正地有了深刻的理解。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进入校园,孩子们也像往常一样给我打招呼,只是眼神中又增加了一份惊喜,一份欢喜,当时的自己心中就燃烧起了一股骄傲的小火焰,开心极了。综合科的老师一般情况下在上午前两节是没课的,那天来到学校我就趁着前两节没课的时候忙了一些自己在请假期间拉下的'工作,在大课间休息的时候,听着门口有我们班的小朋友在一直在嘀咕,好奇的我就推门出去看看,却没想到收获的是巨大幸福与感动。小朋友们那么多天没有上英语课,也没有见我,那天看到我回来了,个个都扑到我的怀里求抱抱,围的是里三层外三层,差点把我扑倒,拉着我去教室,给我讲最近班里发生的事件,送给我暖心的小贺卡,一张张歪歪扭扭的字传递给了我巨大的爱,不禁感叹被孩子们喜欢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教师,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职业,在我看来又是一个极其“富有”的职业,载着这份爱与关心,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中!

教师随笔故事 第10篇

今天,有几个孩子来得特别早,他们看到我放在活动室里的大灰狼和小动物的头饰,就自发地玩起了“大灰狼抓小动物”的游戏。我便在一旁观察。

游戏开始了,“大灰狼”一出现,所有“小动物”都躲到了活动室的一个角落里,相互挤压着。马上就有孩子觉得这样不安全,提议道:“不好,会把小动物挤痛的,我们应该搭一个小动物的`家!”很快就有幼儿搬来了几张椅子,围成了一个“家”。当“大灰狼”再次出现时,大家立即躲进“家”中。这时,“大灰狼”学《三只羊》的故事情景,用脚踢、用头顶“小动物”家的门,“小动物”们齐心协力顶住大门,还告诉大灰狼:“我们的门是用钢筋水泥做成的,你撞不倒的,还会把你撞得头破血流!”“大灰狼”摸摸自己的脑袋,不服气地说:“我找个金刚钻把你们家的门打个洞,再钻进去吃你们。”说完,嘴里发出“哒哒哒”的凿洞声。眼看“家”快不安全了,“小动物”们又说:“我们会喷出水来把你冲走!”“大灰狼”说:“我用大吸管把你们喷出的水装进一个大袋里,这样你们就不能把我冲跑了,哈哈!”“小动物”们又说:“我们喷出火来把你烤熟!”“大灰狼”又说:“我根本就不怕火!”……这时,只见“大灰狼”趁大家不备抓起一只“小动物”准备带走,谁知抓的是一只“乌龟”。这时“乌龟”把头一缩说:“大灰狼,我变成了一块石头,让你吃!”“大灰狼”一咬便龇牙咧嘴,灰溜溜地跑了。“小动物”们欢呼起来:“哦,我们战胜大灰狼了!”

没有剧本,没有导演,也没有事先排练,我不禁为孩子们的表演喝彩。他们的想象那么丰富,创造力那么强,玩得那么投入、愉快,这样的情形在教师主导的活动中很难见到。而这正是自发游戏的魅力。我们应该给予幼儿充分游戏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创造性地开展游戏,体验自主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教师随笔故事 第11篇

我们班的赵子硕小朋友是刚刚转过来的小朋友,活泼可爱,小嘴巴特别甜,笑起来有点像“小猴子”大家都很喜欢她,可是由于她年龄比较小她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不是碰碰这个、就是推推那个,常常精心准备的一个活动不是被这个小朋友的告状声破坏掉,就是被那个小朋友的哭声搞得无法进行。于是,受批评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转变他的方案就出台了。那就是,我把她的表现记录下来,编成小故事,让其他小朋友们表演,再由“观众”评出对错。她也慢慢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渐渐的.变了,不再像刚来时那么调皮了,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了,不像刚来的时候一分钟都坐不了,老师和小朋友越来越喜欢他了。

其实,孩子的调皮也是另一种美,相信孩子,我们应该用爱的目光和行动去帮助他、改变他,相信他们会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参天大树。

教师随笔故事 第12篇

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它没有轰轰烈烈的外衣,有的只是一份忙碌与充实。不知不觉,踏上工作岗位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在感叹时间易逝的同时,我无时不刻收获满足和感动。每次看着一双双举起的稚嫩小手,一张张洋溢朝气的脸庞,听着有如天籁的声音,我就感到浑身充满力量,喉咙就会拔直,总希望能把自己的全部知识都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尽情享受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目前这个班一共有56个学生。我常跟他们说,我们班56个同学就像我们伟大祖国56个民族,所以每个同学都要手牵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乖巧的他们都明白了我的意思,并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课代表拿作业本总有几个同学来帮忙;生病学生的身边总有其他同学照顾着;同学学习上有困难班干部就会主动帮助解疑……这些点点滴滴留在了我的心里,成了永久的涟漪。

记得半个月前的一节语文课。那天上的是练习6的口语交际课《学会鼓励》。我让同学们分角色扮演书中人物进行交际练习,许多同学争先恐后,表演顺利进行着。这时我把目光停留在了小A身上。这是一个性格特别内向的小女孩,平时几乎看不到她举手。我想这次说话的主题就是学会鼓励,正好鼓励她一把。于是我就点了她的名,让她和另一个同学合作练习。只见她先是一楞,然后表情极不自然地站了起来。我微笑着跟她说,不要紧张,就试试。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她,使她更显不自然,双手不停地捏着衣角。一时间,教室里的空气像凝固了一般,鸦雀无声。我灵机一动,马上对着全班同学说:“同学们,现在小A遇到了困难,我们来鼓励鼓励她,好吗?”话音刚落,班里最活跃的男生小B立马举起了手。我示意他说。“小A同学,不要害怕,即使说错了,老师也不会怪你的。勇敢点!”女生小C也站起来说:“小A同学,老师不是说过了吗?我们要争当演员,不能只做观众。人生有许多次的机遇,现在让你发言就是给你机会,勇敢点,我们都支持你!”……听了大家的话,她的眼泪夺眶而出。是不是太为难她了?我定了定神说:“小A,你想继续说吗?如果不想,老师不勉强你。”泪眼朦胧的她,抬起了头使劲地点了点头,目光中带着坚定。这时全班同学竟不约而同地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终于开口了,语气中带着哽咽,声音并不响亮,教室里静得出奇,所有同学都用期待、鼓励的眼神关注着她。结束后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了一颗记忆的珍珠。

其实,教书育人并不需要豪言壮语,需要的只是一份敬业,一份真正的关怀。这是我可爱的孩子们教我的。

教师随笔故事 第13篇

【摘 要】法国思想家罗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让人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何为“所教的内容”?笔者的理解即为教学内容。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王荣生教授在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并提出了“好课”的9级标准。笔者在磨王教授之玉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了“好课”的7级标准,并结合课例作具体地观课。

【关键词】教学内容 语文观课 王荣生 标准

一、引论──磨他山之玉

法国思想家罗梭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让人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何为“所教的内容”?笔者的理解即为教学内容。关于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王荣生教授在其著作《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中,作了这样论述:“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态应该走向相对地宽松乃至有节制的随意。过于精巧的、讲究一分钟一分钟‘流程’的、教师一口美辞假声抒情的、一举一腔分明比表演还像表演的语文课,也许应该被看成变了态的语文课。”

据此,王教授在书中提出了一堂语文“好课”的9级标准:(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8)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诚然,在精彩纷呈的语文教学领域里,我们看到了太多形式主义,对于语文的根性似乎缺少一种终极的追问。殊不知,语文本姓语,脱离了“语”,再多的精彩都是花拳绣腿,徒劳无益。但是,细细回味王教授的这9级标准,笔者认为有三处存在不妥:

其一,第一级和第二级有重复,如果说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是‘语文’的内容”,那么该教师定“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故此,笔者认为第一级可以去除。

其二,第四级和第五级相比,第五级更指向语文的.根性。当教师所选用的语文教学内容与学术界的认识相一致时,这教学内容就不再是变态。谁能说遵循了学术界对各种文体的普遍认识,还会是变态呢?如果这样说,那学术界的认识就不正常,或者说教师对学术界的认识没有搞清。故此,本人认为第四级可以不要。

其三,第七级更指向于教学方法,而非教学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用是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但课后学生到底学到多少,这就要看教师方法是否得当,而第七级的介入似乎有另类之感。

此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独立体,有着独有的教学个性,这也是决定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否得以有效实施的主要标准之一。故而,笔者认为由教学内容观语文课是否有效,应具备七级标准(王教授提出的九级标准中的六级标准+教学内容与教师个性相融合)。

二、立论──辟个人蹊径

标准的意义在于衡量,七级标准的意义同样在于衡量一节语文课的优劣。那么,该如何运用七级标准来衡量一节语文课?然在王教授的书中“寤寐求之”,终是“求之不得”。“思其始而成其终。”为此,笔者凭借点滴思考,自辟蹊径,结合身边的课例谈一谈个人的一些拙见,以抛砖引玉。

1.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对于语文的定义,叶圣陶先生作出这样解释:“语文就是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3]基于这一共识,洪镇涛先生亦强调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前辈们的言论不仅为语文正了“名”,即教语文的内容;同时也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即语文教学的本体是指向语言,语文课要使学生获得语言。

以一位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为例。课中,该老师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板块。第一板块充当翻译,猜文言词汇,即请学生根据老师说的白话文,猜文言词汇。第二板块模仿古语,自我介绍,即请学生模仿“杨氏之子”的格式,自我介绍。第三板块理解字词,读通古文,即通过多次尝试(参考注释自由读──指名读──引导理解疑难字词意思,标断句符号──范读引领──指名读──齐读),指导学生读通顺古文。第四板块整理理解,叙说故事,即请学生用白话语言说一说故事,再次加深疑难词语的意思。第五板深入文本,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以体会杨家小孩的聪慧之处,并随机指导学生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第六板块补写剧本,内化语言,即请学生选取一个版本,给不完整的文言版或白话版的《杨氏之子》剧本补充台词,并和同桌对演。

纵观以上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这位老师从让学生猜文言词汇以初识古文语言,模仿古语自我介绍以近距离触摸古文语言,理解字词读通古文引领学生与古文对话,整理理解叙说故事以理清文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感悟古文语言之妙,到最后的补写剧本内化语言引领学生学以致用,至始至终都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由此,笔者认为该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2.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古语有云:“大道至简。”意指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教学内容的选取亦是如此,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天地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穿越迷雾森林,直达语文的根,摘取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简简单单教语文”。

仍以上一位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为例。课堂中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当翻译,猜文言词汇──模仿古语,自我介绍──理解字词,读通古文──整理理解,叙说故事──深入文本,品味语言──补写剧本,内化语言)足见该老师的匠心独运,六个板块循序渐进,最终指向一个教学内容,即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古文语言。但遗憾的是,这位老师似乎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受用力,这是学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触古文,老师如此大密度的训练,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恐怕都难以受用。皮亚杰认为儿童建构知识的过程一般为四个阶段:拿过来、装进去、存起来、提出来。由此,笔者想,受心理年龄的限制,当学生的头脑在短时间内装进大量新知后,保存中就会出现顾此失彼,以至到提取时大多是残缺不全的知识。若长期以往,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也会因此而被削弱。

3.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占了近乎80%的份量,为了对这些不同体裁、不同文体的文章加以区分,学术界对它们的特点进行详细地区别,并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自己所学的学术界已有定论的语文知识不断地进行专业教学,而非每一篇文章都按同一个套路或有悖学术界认识来进行教学。

再以《杨氏之子》为例。课堂中,老师从猜文言词汇、释读课题、读通文本、品味语言到内化语言,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之路。但在“内化语言”这两个环节,笔者认为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术界的认识有失偏颇。为了给学生创作以示范引路,老师创作了剧本前两句台词,其中古文版剧本的台词是这样的:

小杨(为孔设果、沏茶):“此是桃子、琵琶、杨梅,皆新鲜而甜蜜。夫子请慢用。”

孔君平(起身,指杨梅以示儿,微笑):多谢贤侄。哦,杨梅,此是君家果。

我们且不说小杨对孔君平这位有学识的长辈会不会像招待三岁小孩一样,告诉他这是桃子、琵琶、杨梅,仅就这创作的古文版剧本,怎么看着都像是五四时期半古半白的白话文,而非1500多年的南北朝时期的经典文言文,总感觉与原文显得格格不入。就此而言,这一教学内容和文言文的学术认识未能形成一致。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老师难以给学生规范的文本,那不如不给,以免误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

教师随笔故事 第14篇

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微风出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今天我就要和我的宝贝们去寻找春天。追寻春姑娘的脚步……

在幼儿园准备好后,我们坐上了大客车,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很快进入了郊区,路边的大树都长出了新叶,一片一片的油菜花开的那么灿烂,一座一座绿色的山坡,近了,近了,我们已经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们的整颗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飘到那绿油油的`草地上。一个小时候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青龙峡。

一下车,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那高而绿的山,那潺潺流动的清澈的小溪,精致的休息室,一片一片的小竹林,情不自禁的我们留下了我们的大合照。稍适休息后我们的大部队就向着小溪的源头走去,许是被大自然的气息感染到了,我的宝贝们念起了我们学过的儿歌(绿,你是从哪里来的。是风儿捎来的,是雨儿带来的,是阳光撒下来的……小树冒出了绿叶,小鸟唱出了绿色的歌,小溪露出了绿色的酒窝……)听着还真是我们眼前看见的景象呢?在欢声笑语中,我们相互搀扶,走走停停,用相机留下我们与春天的合影。

中午,我们在小溪边的一片石滩处休息,野餐。在午后时分,我们又踏上了回去的路,途中宝贝们被河里的小螃蟹吸引了,纷纷下到河边捉螃蟹,家长们好似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呢?当回到出发地休息时,我们在大山,绿树的怀抱中开展了有趣的亲子游戏。很快我们坐上了返程的车,此时大家都累了,进入了梦乡,看着他们熟睡又微笑的脸,我想他们是开心的吧,也许在回味刚才发生的种种趣事吧!

看着窗外远去的山,我也笑了。春天来的好快呀,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生机勃勃的景象,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还好我们追上了春姑娘的脚步,没有让她悄悄溜走……

教师随笔故事 第15篇

活泼爱动总爱惹是生非,可思维敏捷,看似没有注意听,可你讲的他却能答的个八九不离十。他总是爱表现。无论有什么事情他都要抢先,他有时候能给老师帮忙,可有时候又给老师添麻烦。那么,该如何对待这一类的幼儿呢。

首先,我们要给他关注,因为有的幼儿由于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而故意做出一些事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也就是希望得到重视,所以,我们要关注这些孩子,对他们的行动、做法及时的给予批评和引导。这样一来“调皮生”将会顺着我们的引导逐渐转变。

第二,我们要给他鼓励。有些“调皮生”可能在家或幼儿园总是做些一些挨批评的事,时间长了孩子变得不自信了,不知道该怎么做好、怎么对。这样我们就要给他鼓励,鼓励他举手回答问题,鼓励他积极参加活动。

第三,我们要给他表扬与肯定。只要一看到幼儿有“闪光点”,就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都行。学期初的时候,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女孩。她奶奶说:我们这孩子特别的淘,你们费心管管。这孩子真淘!比那些“调皮”的小男孩有过之而无不及。乱说话、抢玩具、大小朋友等等。可我上课的时候却发现。仅仅读了两遍的'字卡,她都记住了,我变抓住这个“闪光”点,大大的表扬了一番,还奖她一朵小红花。没想到,我的表扬真管用,整整一个上午她的表现都比以前好,我知道那是因为她在期待我再次表扬。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关注、鼓励还是表扬与肯定。都需要我们坚持做下去,而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的是,只要我们坚持天天关注他们鼓励他们。表扬他们。我们的孩子都是优秀的!都是人才!

教师随笔故事 第16篇

今天是周六,去东城景苑溜达溜达。这时一个熟悉但又觉得不曾相识的笑脸出现在视线里。“哦~~?”,我们同时打着招呼。“张老师!”“嗯,是你呀!”激动中掺杂着惊喜。

这是我的一位学生的家长。那时孩子从五年级到六年级,都是我带的。学生是一个小女孩,文静可爱。不是很聪明,却也努力。不爱和老师沟通。我慢慢地去观察她,发现孩子语文水平还行。写作语言有一定的文采,但写作没有一定的方法。不过我确信这个孩子可塑性强。于是常去培养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她主持队会。培养她的写作能力,帮她一起研究这句话怎样表达更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还帮她发表她的作文呢!在所带的两年时间里,从语文能力上提高的特别快,家长看到我总是连声感谢,说不尽道不完似的。

最值得欣慰的是由于有了写作兴趣,到大学也一直保持,坚持写作。 到现在,学生都已经小学毕业16年头了,在北京上大学,研究生,现在都在北京工作生活了。

今天我和这位学生家长又见到了一起,家长还是那样诚心诚意。让我感到了欣慰。比起前几天在公交车上遇到的家长,可是无法比拟的。是的,有的时候,我们的职责是教学生,育学生,作为一个教育者,目的是一样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样的目的可能得到家长的支持,有的可能得到家长的误解,这都是正常现象,因为家长的水平也不一样啊。

一朝引正路,受益终生啊!

这是我最值得欣慰的时候……

教师随笔故事 第17篇

九月是金秋收获的季节,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悄然来临。1985年9月10日,全国的教师们迎来了自己的第1个教师节,从此尊重教师成为了一种美德。无论是开国伟人还是各界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就都离不开恩师的培养。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一生中都得益于无数位教师的培养和教诲,所以老师永远是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恩的人。在少年时代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是每天捧着书本、拿着粉笔、孜孜不倦,培养我们知识,教导我们做人的老师。当我们长大成人、步入社会、走进工厂,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是喝尽所能、毫无保留,传授我们经验和技能的'师傅们。使我们在企业迅猛发展的大潮中站稳脚跟、不被淘汰,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他们更是值得我们一生都尊重和感恩的老师。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的蜡烛,是哺育幼苗、辛勤浇灌、情撒大地的园丁。

老师的爱像温暖生灵、普照大地的太阳,像碧浪冲天、浩纳百川的大海,像光彩夺目、照亮夜空的明星。

愿天下所有的老师生日快乐、永远快乐。

愿人类对这最圣神的称谓永远爱无止境……

教师随笔故事 第18篇

平凡无奇、繁忙而又琐碎,这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但正是这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之中却不时涌现着一幕又一幕动人的情景,深深将我感动,让我动容,我身边一群可爱的教师们用他们的行动,默默无闻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着自己的所有、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校园之中,学生是紧张的,比学生更紧张的是老师。你看,那很早就到学校的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已经在教室里开始了个别辅导,这是集体辅导的前奏,当第一节课的铃声响起,教室里就会响起老师那抑扬顿挫、饱含***的讲课声,课间你又会看到老师们在和学生倾心交流,他们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不少老师任教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教学上却依然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认真备课,认真总结,把她十几年的经验悉心传授给学生。把自己的一切默默地奉献给她爱的学生们,奉献给她热爱的教育事业。

曾经以为,高尚的师德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像黄继光堵枪眼一样壮烈,像_就义一样凛然。可当我看到总务后勤的老师拿着工具修教室门、给树浇水、挂横幅、整理学籍、收费、给孩子们联系医院体检、打预防针等,整天为了老师们、为了学校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明白了高尚是朴素的,它不仅没有闪闪的金光,而且素的不着痕迹,就像春天的小雨,无声无息的飘落下来,滋润着学生的心,浸润着同事的心。像这样这样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工作,没有丝毫怨言,充满着朝气和进取精神的教师在北门里小学还有很多很多,那毫不懈怠的敬业精神,正是北门里小学教师敬业进取精神的缩影。现在我就工作在这些朴实、高尚的人们身边,他们的高尚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营造出温暖和谐的氛围。他们用平凡书写伟大,用普通孕育崇高。他们是师德榜样;他们是教育的脊梁——我为成为他们的一员而自豪。

教师随笔故事 第19篇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20个春秋了。回首这些年的教育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育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从事班主任工作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我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快乐成长,我喜欢学生由衷的叫“老师好”的感觉。

初中时代是青春期的主要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育最为显著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大多多思多梦,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在学习中有着充沛的精力但又没有足够的自控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富有探索和冒险精神但又分不清是非界限……他们没有过去传统的约束,怀着满腔的热忱去实现自己的梦和理想。可以说初中生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中最敏感、最活跃的“分子”,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 发展 ,社会阅历的扩展、思维方式的变化,感受社会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尊心、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使他们的情绪变得很不稳定。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起着重要作用,我也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

20xx年5月,我的又一届学生正在进行中考前的紧张复习。就在这复习最关键的时刻,一天晚自习我去班级巡视,发现少了几位同学,就询问情况。班干部告诉我没进教室的是几位女生,正在田径场抱在一起哭呢。我一阵紧张,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经过调查原来是因为考前压力太大,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考前焦虑症状。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几个女生太娇气,这有什么可哭的?一顿骂就了事了。但我认为:这快要中考的关键时刻,出现这样的问题一定得认真分析原因,科学处置,万一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她们的一生。我深感问题棘手和责任重大,凭借平时积累的心理辅导知识,一直和她们聊到十点多,开始她们可能认为告诉我也没什么用,不怎么愿意和我交流,后来听我渐渐说出了一些她们的症状和感受,开始对我产生了信任,才愿意向我倾诉,她们的情绪才慢慢平静下来。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我不断的查阅相关资料,通过陪她们听音乐、玩游戏、讲故事等多种手段缓解她们的焦虑症状;另外,我了解到这几位同学中有两位是父母离异的,一位同学是复读的,这三名同学症状最重,在我单独做工作取得初步成功后,又联系上她们的家长,取得了家长的支持,终于她们克服了焦虑情绪,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当看到她们灿烂的笑脸时,我的心情也格外好。最终在中考中,这几位同学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部被省重点中学录取。经历过这件事情后,我更加觉得作为教师肩头责任重大,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为此,一方面我们对学生的观察要仔细,另一方面,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学习,因为我们懂得越多,教育失误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是发生在我教育教学上的一些真实的事件,在教学活动中它非常普遍。但它就这样存进了我的记忆库,每一个时刻,每一处细节,都觉得有保存的价值。我在教育中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人才,我感到特别的欣慰。

教师随笔故事 第20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举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如上课时要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不可将个人丝毫的不良情绪表现在课堂上。更不可在课堂上发牢骚,抱怨学校或贬损其他老师。否则,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知识的缺乏可以后天弥补,但一个人的道德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所以,教师的责任绝不是仅仅是讲几节课。

师德也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会有对事业的责任心,就不可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我在改学生作业时,对每份作业对认真批改,即使是两百多人的大班。这样虽然辛苦些,但可以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整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再有针对性的改进。学生见老师如此认真,自然也会认真学习,而不会随意糊弄,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时刻想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企业的口号是“向8小时要效益”,而我们的一节课才45分钟,对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所以我授课的原则是“向45分钟要效果”,尽力使课堂学习效果最大化。当然,这就需要在课前认真备课,特别是对于专业课程,还要在课外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我在对专升本学生授课时,学生来自不同的专科学校,对同一门专业课程,有的学生在读专科时学过,有的没学过,还有的学过一点,掌握程度相差很大。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事先向学生进行了解,然后对没有学过的和掌握差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补课,使他们能尽快赶上本科层次的学习,绝不能不分情况地一味灌输。正如一位老老师所说“功夫到了,教学效果自然就有了”。

教师就是要传道、解惑,对学生和同事在学术上不能有丝毫地保留。对于自己编写的教案、收集的资料等,都会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学生和同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别人的进步也是促进自己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所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树立良好的师风需要每个老师的努力,都要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师德。希望能借评估的东风,“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的德能更上一层,使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

教师随笔故事 第21篇

珍惜孩子们的爱心

星期三下午大扫除,当我擦窗户最上面的'玻璃时,由于太高,必须放上两张桌子再放上小椅子才能擦得到,我心里很害怕,消息翼翼地站在小椅子上,心里直发怵。

老师,您小心点!忽然一个孩子轻声地说,接着全班幼儿一起说:老师,您小心点呀!并有几个小朋友跑过来给我扶着下面的桌子:老师,您不要怕,我们给您扶着。我心里一阵激动,而且心里也一下子塌实多了。

这些孩子们,心灵多么纯真啊!我一定珍惜他们的感情,用十倍、百倍的爱心去呵护他们,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教师随笔故事 第22篇

一个会心的微笑,胜过冷的批评、严肃的面孔;一个会心的微笑,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增进了师生的感情,一个会心的微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用心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更用心主动地学习。微笑就是学生生活中的阳光,只要我们给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微笑就会成为他们生命腾飞的翅膀。

作为一个天天与富有个性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一齐的教师,个性是音乐教师每一天应对的是几百个学生,几百个学生里就会有几百个小故事,那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教学中,遇到的一个很搞笑的孩子的故事。他叫小盛是个很有个性的孩子,也是个很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我刚接四年级的音乐课,就有老师给我提个醒说某某班的某某学生,只要他不太过分你就别管他随他去,可见他多么让老师们头痛。他上课时从不写写画画也不唱歌,就喜欢吃东西有时还会搞恶作剧,搞得课堂纪律一团糟。有一次上课他吃泡泡堂,我视而不见不想去管他,谁明白他把泡泡糖粘到前面女同学的发梢上,弄得那个女同学大哭,这时我气坏了拿着讲台上的一根尺子,朝他冲过去我说:“把手伸出来”,我高举起尺子准备用力地打下去,这时他说了一句话:“打就打反正你打也没有我妈妈打得痛”,这话让我的尺子停在半空中,再也打不下去了,也让我的怒火像漏气的气球那样泄了一半。因而我转为和声和气地问他妈妈每一天都打你吗?他没有回答旁边的同学说:“他每一天都不写练习,所以每一天都被妈妈打。”我听了这话心理很不是滋味,我在心理盘算着该如何帮忙这个孩子呢?下课了我灵机一动,叫他帮我把录音机搬到别班去,他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欣然

的过来拿录音机了,我看得出他很高兴我给他这个任务,他有点受宠若惊的样貌呢,问我:“老师拿到哪个班啊?”我微笑着说:“你跟着老师来”,在路上我跟他聊了几句,可他显得很拘谨不太爱说话。以后我每上到他们班的课,我都会用课余时间跟他接触,慢慢的他对我已没有那么陌生了,也喜欢跟我讲话了,我从他嘴里明白,他的妈妈在市场里买菜,爸爸去外面打工了,很少有时间陪他,我因势利导的,开导他跟他讲妈妈买菜是很辛苦的,妈妈打他也是出于对他的爱护,妈妈打你妈妈心理也是很难受的,只要他好好学习妈妈就不会再打他了等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导他开始有了一点进步了,上我的课也老实了许多了,我还经常找机会让他表现,然后在班上表扬他、鼓励他、帮忙他找回自信。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多给后进生一点爱护和关心,把教育爱融入他们的心田,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的关心他、帮忙他,就会理解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

有一次上课他用脚去踢前面同学的后背,那个同学气愤地说:“老师小盛用脚踢我”。我并没有责怪他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他不好意思的把脚收回来,我明白对他来说一个微笑胜过严厉的责怪,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宽容不是对学生落后的消极迁就更不是放纵学生的错误,而就应像爱因斯坦认为的那样:“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感情问题。宽容之中蕴含着了解、信任、等待,证明了教育者对自己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渗透了一种对于事业、对于孩子的诚挚的热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小盛乖多了,虽然上课还时不时的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但是他已经有了一点的进步了,以前他从来不开口唱歌的,此刻他也会偶而开口唱歌了,令我感到很欣慰。我发现他的音质很美、很明亮再一次上课时,到表演唱这一环节时,我指名让他起来演唱,同学们听我点到他的名字时都轰堂大笑,七嘴八舌的说:“老师他不懂唱的”;有的说:“老师他最笨了什么都不懂,数学考了0分,语文才得3分”。应对同学们的嘲笑他低着头什么话都不说,我让同学们安静,然后严处地批评了他们,我说:“小盛虽然这次考试不太好,但是不等于他不会唱歌啊,老师觉得他的歌声很美”,然后再对小盛说:“小盛你的歌声真的很美,老师很喜欢听你唱歌,来一个证明给同学们看。”小盛这才勇敢的站了起来,他甜美、明亮的歌声征服了所有的同学,他的歌声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许这是小盛上学以来得到的第一次赞赏吧!他显得很高兴下课了他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以后你在叫我唱歌啊”。我说:“好的,只要你愿意唱老师会给你唱的”。以后上课他真的变了许多了,他本来就是一个很伶俐的孩子,理解潜力也很好。当时正好学校要搞元旦文艺比赛,为了鼓励他我给了他参赛的机会,同他的班主任商量让他代表班里参赛,开始班主任也有顾虑怕他完不成这次比赛,我大胆的给他打包票我认为他能行。结果小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取得了三等奖。微笑是教师魅力的武器,对好学生要微笑,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微笑。你的微笑对学生来说,是理解,是信任,是鼓励,他们由此感受到你的友善,有助于他们亲近你,从而喜欢你所教的科目。

微笑能够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就像雨后的美丽彩虹,带给人们完美的期望;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无限的温暖。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拥有强大的教育力量。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以前说过:“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养。”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总是趋向于模仿爱他与他所爱的教师。因为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笑容和喜爱,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师随笔故事 第23篇

收藏感动

每一天,不经意间,总会有一些不同与昨日的情景翩翩而至,总会有一些令人感动和心怀感恩的片段破壳而出。即使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平凡和简单。

就像每年的九月十日这天,或是中午,或是放晚学后,刚下班,正手忙脚乱的忙着做饭,电话铃骤响。因不知何方来电,心存不悦。谁这样烦人?早不来电,晚不来电,偏偏在炒菜的关键时刻来电,油要着了,菜要糊了。无奈,拿起话筒——“李老师,能猜测出我是谁吗?”我哪猜得出。但我想多半是我教过的学生,这样的电话我常常接到。

当他说出“胡金义”三个字时,我惊叫起来,“原先是你呀胡金义!”(胡金义是我教过的补习生,现已读大三)“老师,祝你教师节快乐!谢谢你老师,如不是你当年的督促和指导,我不会有这天,我此刻仍没有忘记当年你对我说过的鼓励的话,寒假回去我去看你!”在自己的节日里收到这样的“礼物”,我很感动。

当他说出:“我是王欣丽、马青文、孙丽娟……”“老师,中午给你打电话没排上号,晚放学就抢先到电话亭排队。”“老师,听说你做了手术,身体恢复的咋样?要注意身体,多保重……”我再次被这真诚的问候所感动。

当看到学校组织的学生评定老师的问卷中写到:“我最喜欢的老师是李海云。因她爱生如子,勤奋敬业,对学生一律平等……”时,(刘东生、张明语)我已是被学生这发自肺腑的言语感动的热泪盈眶。

当像王国刚、胡青宇这样的调皮大王,看到我看第二个晚自习或给同学考试无需讲课时,他总会微笑着搬来凳子,并把自己的垫子给我坐。我依然被这个在他人看来不可理喻、无可救药的学生有这样的举动而感动。一时间,明媚的情绪就在这暖暖的笑意中走来,所有的疲惫都消散了……

每一天,这样小小的关怀和问候包围着我,让我感觉日子如同被太阳镀了金似的,格外闪亮。

我不是个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

我不是个作家,但记录每一次的感动,成了我的习惯。

平凡的生活中有着最真实的感动和最朴素的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里无不流动着点点滴滴的爱与暖。只期望自己能够安静从容地把这一切慢慢地观赏,用心细细的品味。同时,用我的笔把美丽的刹那,感动的情绪,一字一句地拾掇和收藏。

于是,日子时时发亮,生活处处美丽。

教师随笔故事 第24篇

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辅导学生要有耐心,教育学生要有诚心。只有一心一意善待每一个学生,才会在教育教学上喜获丰收。

——题记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却是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多年来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

那是20xx年的秋季,学校给我安排了七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七年级的学生,初来乍到,对任何事情都有着新奇感,在任何老师的课上都表现积极,惟恐自己在老师那儿没有留下什么好的印象。尤其在我这个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面前,同学们可以说表现是相当活跃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也就很快地掌握了本班学生哪些上课爱思考问题,哪些在学习上很用功,哪些上课喜欢调皮等基本情况。其中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彬,分班时在班上她的成绩是中上等。对于一个上课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一般是不会去在意的,更何况一个成绩也不十分突出的学生。彬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上课是很少很少去回答问题。我估计,她在其他老师的心目中也是印象不深刻的。

然而有两件事情,她让我不得不去注意了。一件是在一篇作文中,她抒写了自己心中既矛盾又困惑的想法,可又不希望别人去了解,去帮助。可她明明是写给我看的呀,我思忖着。另一件事情是学校组织春游活动。一路上,同学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说有笑,唱着歌儿兴高采烈地行进,歌声传遍了山谷。而唯有彬独自远远地落在队伍的后面,既不和同学们谈笑,也不唱歌。

这是典型的性格孤僻。从我从教多年的经验来看,这个学生一定有什么心结,她的心里一定隐藏着许多东西,如果不打开这个心结,对她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我试着慢慢接近她,上课间隙时,我问一问她是否听懂,有时候我也把她叫到办公室问问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起初,她也只是默不作声,偶尔笑一笑罢了。后来,她对我有了一些了解,于是,态度有了一些转变。我抓住契机,适时的和她交谈着心里话。原来,她确实是有心结的。她说了她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得病,一病就得去看医生,也因此导致成绩下滑。而她小学的班主任却不理解她,有时还当着全班学生挖苦她,打击她。所以在同学面前,她觉得抬不起头,在老师眼里她又觉得自己没用,久而久之,她就不再说话了,也就养成了独来独往,不愿再和任何人交流沟通,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听了彬述说,我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觉得我是不是也像你原来的班主任?”

彬想了想,摇了摇头说:“你不像,如果你也是那样的老师,我一定不告诉你这些。”

“是的,那你现在感觉怎样?”

“好多了,我会记住你的话,我也一定会去和同学搞好关系,相信我,我会把成绩赶上来的。”

我肯定的点了点头说:“不需要怀疑,你本身就是很棒的。”

是啊,又有谁会对别人的关心而弃之于不顾呢?彬同学可以说是认同了我对她的关心,也因为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才化解了她心中的坚冰,才使得她重新找回了自信。后来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八名的好成绩。

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坦诚地和他交流,学生是能够接受的。

例如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叫阿文,平时上课下课很爱调皮捣蛋,上课时不是身子动过来扭过去,就是嘴巴说个不停。第一次找他谈话,他就很直爽的告诉我,他也想好好学习,但就是坐不住。这时,我知道要提高他的成绩,首要的是解决他的思想问题,改变他的坏习惯。但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习惯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于是,我耐下性子多次找他谈话,只要他犯了错误,我就找他谈。次数多了,他也被我的诚心所感动,努力尝试改变坏习惯。后来,他基本能做到和老师积极配合上好课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尺讲台,道不尽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写不完人生风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尽情欣赏学生的创造,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

教师随笔故事 第25篇

“呜呜呜……妈妈,我不想回老家,不想离开老师和小朋友,我们不回老家了,好不好?”顿时活动室里哭成一片。是什么让孩子们那么伤心呢?原来是我班的桢桢因爸爸退伍不得不回河南老家,可她舍不得离开幼儿园。

记得三年前,刚来园的桢桢引起了我的关注。她总是沉默寡言,不与教师和同伴互动,一直安静地呆在角落里。我通过家访得知桢桢父母工作特别忙,每天很少有时间陪伴她,导致她较少与人交流。为此,我和桢桢妈妈进行了沟通,给了她一些意见和建议,并商定了家园共育的计划。

每天早晨来园时,其他孩子都向教师行礼问好,桢桢却躲在一边,这时我会给桢桢示范,让她模仿,只要她做了我就会表扬她;集体活动时,我会给她在集体中表现的机会,并让她获得成功;区域活动时,我会带着她游戏,帮助她“动”起来;平时我还会让她担任值日生,给她与同伴互动的机会。

在家中,桢桢的爸爸妈妈也更多地陪伴桢桢。“读书月”活动时,我建议桢桢爸爸妈妈每天陪孩子阅读15分钟,我则每天电话家访。一段时间后,桢桢告诉我她很开心,因为爸爸妈妈每天都陪她阅读。在月末的讲故事活动中,桢桢落落大方地走上小舞台,将故事表演得惟妙惟肖。

现在桢桢已是个积极主动、热情开朗的孩子。临别时,我把帧帧三年内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影像刻录成光碟送给她。桢桢则送给我一幅画,告诉我:“老师,这是我画的.。上面有园长和你,最小的那个是我自己,如果你想我了就看看这幅画。”我的鼻子一酸,眼看带了三年的孩子就要离开,我真心舍不得。桢桢抱着我始终不肯撒手,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此时的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深深地感到幼儿园是我的舞台,孩子是我的最爱。我相信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

教师随笔故事 第26篇

我的教书育人故事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或许就是一块璞玉,散发光芒,散发希望。在他人的眼中,孩子,或许就是一棵幼苗,需要阳光,需要雨露。在我的眼中,孩子,或许就是一位天使,带来魅力,带来灵动。自从第一次踏上三尺讲台,我就告诉自己,要呵护这些洁白无暇的可爱天使。

可是,有些时候,你把沙子握的越紧,它溢出的却越多。

下课铃声响起了,孩子们踏着轻盈的脚步放学回家。和往常一样,我把他们带到下坡处,带着走过红绿灯。送走他们,我缓缓地舒了一口气。因为他们总算赶在下雨之前,被家长安全接到了家。

一阵阵雷声夹杂着越下越大的雨声,猛然想起教室的窗户还没关,我匆忙的赶去关上教室的窗户和电脑。一阵风吹来,凉嗖嗖的。我回到办公室,刚坐下一会儿,钟子俊的妈妈来了。

“郭老师,有没有看到钟子俊?”

“他和路队一起放了学,还没有回到家吗?”

“是,急死人了!”

“您先别急,我和您一起去找一找。”

外面的雨下得可真大呀。可是我已经顾不得那么多,找人更要紧。

“我们沿着学校附近的东郊路去找吧。”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因为下雨,鞋子湿了,地面很滑。我脱下了鞋子,走在石头铺成的路上。光着脚,四处张望,四处询问,也不顾路旁行人的怪异眼神。雨水的击打,行人怪异的眼神,我都丝毫不在乎,我只在乎这个可爱的天使在哪里?我不禁在心底默默的祈祷:孩子,赶快平安到家吧。

也许赶上下雨,在哪儿躲雨也说不定呢。那么聪明的小男孩!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他人在哪里呢?真让人焦急不安。

我沿着红旗大道继续找着。可还是没有找到。电话一个个打进来,却始终没有听到那句:“钟子俊他回来了。”

“会在学校附近吗?再找一遍!”我对自己说。

找了一遍又一遍,却没有看见那个瘦小的身影。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我的电话响了。手不自觉地颤抖了一下。这次会是好消息吗?

电话那头传来响亮而清脆的声音“郭老师,他自己回家了。让您担心了。”

听到这里,心里的石头“啪”的落地了。他的妈妈一定吓坏了,我连忙安慰她“找到了就好。告诉孩子以后不要再乱跑啦!”

其实,这是个跟别人不一样的孩子,我本应该给予他更多的关怀。自闭的孩子竟比一般的小孩更聪明伶俐,但是他也一样有很多令人头疼的缺点。书包总是扔在地上,书本总是满地都是,上课也不认真听讲,坐在座位上只顾做自己的事情,不写作业,经常发小脾气……

他是上天赐给这个世界的礼物,是可爱的天使。只是这个小天使暂时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他需要我的指引,需要我的帮助。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因为我没有放弃的理由。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正在进行升旗仪式,所有人庄严而肃穆的唱着国歌,而他迟到了。爱面子的他迟迟不肯进校园。为了保护他幼小的自尊心,我悄悄的哄他。可是,他不理会我的“糖衣炮弹”。他的执拗着实考验了我的耐心。

我绞尽脑汁,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这时,我蹲下来,跟躲在墙角的他说话。聊着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

“你怎么不进去呢?躲在这里多不好呀,大家都看着呢。”他不作声。

“迟到了,是怕老师批评你吗?老师不会批评你,你跟我一起去教室吧!”他还是不说话。

“如果你跟郭老师走,郭老师会帮你完成一个心愿好不好?”不说话的他连看也不看我一眼。突然感觉,他已经忽视了我的存在。

“你不是喜欢电脑游戏吗?你一般都玩什么呀?”聊起游戏,他滔滔不绝起来。

“我现在玩愤怒的小鸟,还有很多很多。”多聊了几句,我便取得了他的信任。

“我们回去吧,大家都在等你呢!如果你是怕被其他人看到,那你躲在我背后,他们就看不见了。”他朝我做了个ok的手势。我笑了,原来这小家伙是要面子呀!

我拉着他的小手,“躲躲藏藏”朝着教室走去。

不写作业似乎是他的一贯作风,所以一有空闲的时间,我便会把他叫到跟前,把他的“遗留问题”一个个解决。是不希望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荒废了学业,更是不想就这样放弃他。有些自闭的孩子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做了一分钟不到,他的视线已经远离了书本。手上总有一个小物件,可能是橡皮擦,也可能是小玩具,不停地在摆弄。这时候,过多的讲道理是没用的。我只能用鼓励和赞许的语言告诉他,如果你那样做,老师会更喜欢你。之后,他乖乖的做完了一题。

教师节那天早上,我早早的来到了学校。正当我走进校门口时,听到了一位爸爸低着头和自己的儿子的对话。男孩手里拿着一支塑料花。

“爸爸,我要怎么跟老师说呢?”

“你就祝愿老师教师节快乐,你可以的,去吧!”

听到这里,我转过头去看了一眼,竟然是钟子俊。心里一阵莫名的惊讶和感动。

回到教室,得到了很多孩子的祝福,可我一直在等。希望听到他的那句“教师节快乐!”终究他的胆怯还是战胜了那一点点勇敢。他不好意思的走向我,把手里的花塞给我,什么也没说。我暗暗告诉自己,没有关系,他需要时间。我不能奢求他的快速转变,因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的班级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人人都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等待他人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人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人的每一份成功。

一年的从教经历让我深深的懂得,不要跟孩子过不去。他们是值得塑造的精灵。作为老师,你的每一次动怒,都会让孩子对你望而却步。有了心里话,不再愿意和你分享,有了困难和苦恼,不再寻求你的帮助。这不是我们作为老师想要的。我们希望,在阳光和雨露的洗礼下,他们可以更快的成长。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爱得深,爱得严。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收获着他们的收获,在学生心灵的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

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终于,我发现,这些都是一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但更重要的是有爱心,是穿越心灵的无私的真爱。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

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它更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人生最难得的是经历,一年来的工作经历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积累了宝贵的教书育人经验,这将指引我不断向前进,走向更加完善的人生。多学习,多实践,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便是我的工作信条。

今年的教师节,我有幸聆听了市里优秀教师的师德事迹,让我感触颇深。听着他们诉说的故事,就好似一曲曲动人的旋律。每一个故事都深深打动着人们内心深处。这让我明白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甚至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我想,我要向那些优秀教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孜孜不倦,学习他们对孩子们的那份不求回报的关爱。属于我的教书育人故事,这还只是开始。我要用我的满腔热情呵护这些天使。缺乏自信的,我将用爱鼓舞;迷失方向的,我会用爱指引。因为爱才是最无声的语言。

[我的教书育人故事 教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