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精选17篇)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1篇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柳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柳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柳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柳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2篇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名人故事》的书。这本书里有几百多个中国名人,我看了深受教育。这本书里的人物是我的榜样,好好学习他们奋斗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很多发明家、思想家、医学家、科学家,像李四光、鲁班、华佗、张仲景。他们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他们都是从小到大认真学习,不怕苦不怕累,所以他们都取得了成功。

我觉得发明和医学最重要,如果没有发明,就没有今天的电脑、电视、计算机、纸、电灯、电话等。如果没有医生,人们就会病死的,人们就会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就是因为这些名人的不断努力,我们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他们,那中国会是什么样呢?

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所以我要好好工作,珍惜一切,把育人工作作好。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3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可是,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朗读了多少遍,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家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先生是一个平凡的人,却依靠自己的勤奋成为历史上的伟人。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4篇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贝多芬、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

在这3个人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贝多芬。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他的父亲并不称职,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由于母亲的早逝和父亲的压迫使的贝多芬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正当他辉煌时,他却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一个以音乐为一生的音乐家来说,这是比死还要痛苦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屈服于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成就了伟大的《第九交响乐》等一系列作品。所以我认为做事要有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丝毫无惧。这就是成功的秘诀。成功不仅仅是天赋,还要那种与困难抗争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够记住贝多芬,并像贝多芬那样活着。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5篇

暑假里,我去书城看了一本《名人故事》的书,让我深有感触,特别是描写鲁班,华佗的故事,下面我给大家说说吧!

鲁班,发明了石磨,因为他有一次看见妈妈在用手搓米,他心里想:_为什么要用手来搓米呢?用别的东西代替不就可以了吗?后来,他找来两块大石头,把米放在碗里,然后,用两块大石头磨,这样就方便多了,后来人们叫这两块大石头叫_石磨。还有一次,鲁班在雕刻凤凰,可刻好以后,一点不像凤凰到像只鸡,大家都取笑他,可他不放弃,坚持每天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鲁班雕刻出了凤凰,大家都称赞他,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天才出于勤奋吧!

华佗,他是一名医生。有一次,华佗走在路上,有个人问他:_我的喉咙难受,好象什么东西塞住了,该怎么办?华佗说:_你去前面买一块大饼,蒜泥,半碗醋,拌着吃下去马上会好的。那个人听了华佗的话吃了下去,不久,就吐出了一条长长的蛔虫。华佗神医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全身麻醉的人,你们看华佗厉害不,神不!

大家也快去看《名人故事》吧!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6篇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7篇

今年放暑假的第一天,妈妈带我去书店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名人故事》。这本书我很喜欢看,里面的故事很吸引我,特别是故事里主人公们的精神,更是时时刻刻地鼓励着我。这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聂耳》这篇文章。

聂耳,原名聂守信,我国著名的现代音乐家和革命家。他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如《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等等。而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他的最佳代表作,那种气势磅礴,振奋人心的主旋律,每每听到,都会让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聂耳,他喜爱音乐,为了学好音乐,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惧死亡,在天寒地冻,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还是用有限的几个钱去收集民间音乐素材,更是为了买到一把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而花上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攒下一年的工钱。经过种种的艰难与困苦,不放弃,不妥协,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一副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追求与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哪怕遇到再多再大的困难和阻碍,要努力的去克服它,坚持不懈,最后,终会获得成功。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8篇

寒假的一天上午,我读了《名人故事》里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铁面无私——包拯”。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包拯不仅执法如山,不避亲党,不畏强权,判案公正严明,而且断案如神,明如镜,清如水,直比青天。正因为包拯的一生为人民着想,为正义而战,他的法律思想和执法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包拯,被人民誉为包青天,并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今天的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开始越来越复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社会的污秽,阴暗面也开始在不断地蔓延。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社会刑事犯罪发案率增高,而破案率则得不到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自然就上不来。这时,时代呼唤“包青天”,只有当今社会多一些有如包青天一样的政法队伍干部,多一些敢于担当,嫉恶如仇,不畏强权的领导干部,多一些断案如神的公安干警,社会才会更加安定、团结。人民幸福感才能有所提高。我们建设小康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愿望才能够早一日实现。

作为还是小学生的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生活中多学会观察,学会分析,锻炼好自己的身体,才能够茁壮成长,早日成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9篇

翻开《名人故事》,我很快就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

陶侃是东晋的大将军,非常注重勤俭节约。看到糟蹋粮食的浪荡公子,他毫不留情的进行责骂;修造船只时,他收集木屑,妥善保管,下雪天用来覆盖地面,方便行人;征集竹子时,他砍下竹根,制成竹钉,代替铁钉,为国家节省开支。有一次,陶侃看到一个人在麦穗旁,手拿着一把麦穗。陶侃问:你拿着一把麦穗干什么?他说:我看麦穗好玩就抓了一把玩。陶侃很生气,就骂了他一顿。

看到这些,我心里很不平静。陶侃数为什么这样节约呢?是他家境贫穷吗?不,陶侃身为大将军地位应该不低,俸禄应该很高。我想他一定是为了不让国家浪费太多钱。东晋的官员大多数都浮华铺张,所以他不幸被逐流了,但他给当时的人树立了好榜样,也给后人树立了好榜样。

看着陶侃的故事,我又想到了我们。在我们同学中,浪费现象太严重了。有的挑吃挑穿,非名牌衣不穿;有的大手大脚,一个本子只用了几页就不用了,一支笔用了几天就换新的了。我有时会到一些剩饭剩菜,现在想起陶侃我真是自责不已。我想,如果陶侃看到我们这样浪费他一定会很生气的。

《陶侃节俭爱民》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不足;就像一面警钟敲响了我的头脑;更像一名老师,督促改掉我们的坏习惯。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10篇

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_悬梁刺股_形容刻苦自学。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11篇

期末考试结束,一大堆作业像饿狼一样猛扑过来。其中就是买一本《名人传记》,写读书征文。放学后,我在书店里东挑西拣,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这本书。

翻到第一章,几行连笔的小字进入眼帘: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这句话是贝多芬的经验之谈,十分耐人寻味,很适合我们去细细品尝,这样优美的语句使我迫不及待地往后观看。

看完几章后,不由得为之一振。大音乐家贝多芬在1796年,他的耳朵失聪,所以疾病伴随他一生。但是他太爱音乐了,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对欢乐之声的渴望,勇敢面对现实,并与病魔做斗争。经过自己不断地努力,作出了一支又一支优美的乐曲,给世人留下欢乐的音乐,给整个欧洲增添了无比的光彩。

啊!如此坚强的贝多芬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影子永远留在了音乐界,既然贝多芬能做到,都是人我们难道就做不到吗?每次考试考砸了,无勇气回家,不敢面对现实;被同学碰了一下,就告诉老师,简直小肚鸡肠;被绊了一下,摔了一跤就号啕大哭,作为男子汉一点儿也不坚强;生病了,就不上学,还要家长伺候着,让我们改掉这些错误吧,把它们都抛到脑后,做个像贝多芬一样的人。

坚强、勇敢、自强不息,能够自立更生,好好学习,长大后做国家的栋梁,从今日起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12篇

《名人传》是由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创作的。它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组成。写此作品时欧洲正处于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 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作品叙述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书中介绍了三位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位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第二位是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第三位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这本书中有许多令我感动的地方。但令我最感动的是《贝多芬传》我最佩服他那种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父亲天天让他练琴,不顾及他的感受。一个劲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他关在一个屋子里,一练就是一天。后来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就出名了。正当他陶醉于音乐给他带来的喜悦时,不幸也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在耳聋后创作的。为了演奏,为了谱曲,他不得不用牙咬住一根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内,以感知音响。最后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多么和平、美好的社会。就更应该刻苦学习,丰厚知识,武装自我,使自己的祖国走向美好的明天。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13篇

读书,人才更像人——严文井谈读书

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这样一个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相反,如果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就会远离知识,在他自以为是在前进的时候,走着倒退的路。当我明白了自己读书非常少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当我知道了世界上书籍数目如何庞大的时候,我又产生了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

教科书不过是古往今来的各种书籍当中的一小部分,你不得不尊敬它们,但不必害怕它们,更不要被它们捆住手脚。为此,我已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我没能考进大学,我并不认为自己不好学。

如果我在思考一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答,我就去向古代的智者和当代的求索者求教,按照一个明显的目的,我打开了一本又一本书。

有的书给了我许多启发,有的书令我失望。即使在那些令我失望的书面前,我还是感觉有收获。那就是:道路没有完毕,还得继续走下去。

书籍默不作声,带着神秘的笑容等待着我们。当你打开任何一本书籍的时候,马上你就会听到许多声音,美妙的音乐或刺耳的噪声。你可以停留在里面,也可以马上退出来。

至于我,即使那本书里有魔鬼在嚎叫,我也要听一听,这是为了辨别小夜曲、牛鸣、苍蝇的嗡嗡、狮吼和魔鬼的歌唱有什么差别。这些差别也是知识。

书籍对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即使你没有上过任何学校,只要你愿意去求教,它们都不拒绝。

我读过一点点书,最初是为了从里面寻找快乐和安慰,后来是为了从里面寻找苦恼和疑问。

只要活着,我今后还要读一点点书,这是为了更深地认识我自己和我同辈人知识的贫乏。

书籍,在所有动物里面,只有人这种动物才能制造出来。读书,人才更加像人。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14篇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就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那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之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了《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是如此的刻苦,都感到特别的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就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代学者。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15篇

哲学家培根说;“书是人类的朋友。”

我是个书迷。闲暇时,我最爱翻阅的书要属《中国名人故事》了。里面的许多故事,震撼着我那幼小的心灵,引发我的思考。

其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次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阅读某教授写的文章时,发现了一处错误。他修改好以后,寄给了教授,得到了教授的表扬。由此,我想起了前几夭在数学课上发生的一件事。一天,听老师讲课,有一道题我认为老师讲错了。于是,我对老师提出了疑问。经过验证,结果证明我是对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敢干向权威提出疑问。我们必须在读书的时候认真思考,只有这样,书中的东西才是真正属干白己的。我想,华罗庚先生正是因为拥有这种善于质疑的精神,刁使他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数学家。我也将用这种精神时刻鞭策自己,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加完善。

还有一个就是_喝墨汁的故事,讲的是有一次_到亲戚家玩,看书时着了迷,竟把母亲送来的桩把蘸墨汁吃了,弄得母亲哭笑不得。读完后,我感触很深;一个人读书达到了这种废寝忘食的境界,还有什么不能学好呢?再想想自己的学习状态,真的感到很惭愧。以后学习的时候,我一定拿_喝墨汁的故事来提醒自己。我想我也会成为一个别人学习的楷模。

通过读书,我得到了无比宝贵的'财富。上面两个故事对我的启发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16篇

_的读书法

_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_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_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读书笔记中外名人故事 第17篇

爱因斯坦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