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春秋故事(共13篇)

读书笔记春秋故事 第1篇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春秋故事》,书中所有的希望与绝望、兴盛与衰亡、勇气与牺牲,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真情实感,其中,令我最深刻的莫过于《唇亡齿寒》了。

故事主要讲了身败名裂的百里奚只得在祖国虞国当大夫。晋国想吞并虢国,虞国是必经之路,于是晋国便赠给了虞君一对玉壁与一匹千里马,虞君被这些礼品迷惑,同意借道。宫子奇想劝阻虞君,被百里奚阻止。最终,晋国灭了虢国之后,顺手也灭了虞国。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的,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略了以后的长远大计,那就会被社会所抛弃,所淘汰。历史上的“苏联解体”便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在出现新的技术,如机载雷达,预警机等决定性武器时,苏联却依旧一味的追求机动性,这虽解决了近忧,但远虑却越积越多,终于,苏联承受不住,轰然解体。

纵观虞君的一生,不能发现,虞君不识大体,爱贪小便宜却不听劝阻,这都是虞君亡国的重要因素,如果他在宫之奇的劝告之下回心转意,如果他是个贤明的君子,如果……,其实很多次,他都能活下来,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只能吃一堑,长一智,不要走虞君的老路,成为社会的失败品,而是努力学习,创建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我喜欢《春秋故事》,它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人相处,就是要少一份斤斤计较,少一份贪欲,才能真正的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像虞君,不知何为小利,何为大利,最终因目光短浅而亡了国又害了己。前人用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目光不可太短浅!

读书笔记春秋故事 第2篇

《春秋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前天,我从书柜里把它拿出来,目不转睛地看了起来。

这本书将烽烟四起、称雄称霸的春秋时代展现给我们。书中有渗透儒家文化的论辨故事,有充满智慧的外交故事,还有激烈角逐的战争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有特点,有性格各异的君王,如:知错就改的鲁宣公、胸怀大志的楚庄王;有忠诚睿智的大臣,如:善于进谏的晏子、一心为国的祁奚;也有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小人物,如:主动请缨的平民曹刿、敢于责备国君的杜蒉。这些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是璀璨的明星。

在这里我最喜欢春秋五霸,他们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他们成为霸主前都吃了很多苦,但他们百折不挠,不向困难低头,最终继承了伟业。

读书笔记春秋故事 第3篇

《春秋》读后感

历史老师的那张嘴,一开一合,那神态在脑中就刻下了,以致到今天,当其他那些曾经的老师在我记忆中渐渐淡忘的时候,对那些令我非常讨厌的历史课老师的记忆还那么深刻。

《春秋》是孔子编撰的,记录的是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76年)鲁国的历史,以及围绕鲁国所发生的一些事件。《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果没有注释将无法读懂,像《元年经》:“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颇像现在《志》书的纪年条目。所以,就出现了不少注释《春秋》的书,流传到今的主要有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和b梁赤的《春秋b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像《春秋左传》不仅对元经中提到的历史事件作了详细的交待,还把那些《春秋》元经中那些没有记载的重要历史事件作了记录,点评,也就是今人写作的议论。并说明《春秋》没有记载的原因,我细细分析,不外乎下面几点:一是不是王统认可的不记;二是,非王授命的不记,如“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这里不书载的原因就是非鲁隐公授命的行动。三就是不合正义的道统的。可见,孔子的皇统、道统思想之深重。

虽然阅读才刚刚开始,但已从中觉出不小的妙处和见识、感悟,我有一想法,就是边读边记,把那些阅读中认为有益于后世的事情记录下来,不为传教,只为自得其乐。

读书笔记春秋故事 第4篇

友情是珍贵的,也是美好的。他不仅仅出现在我们身边,书里也有许多我们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读了著名教育家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这本书记录了春秋时期众多诸侯国的兴旺衰败、弱肉强食、治国之道……

在书中我“认识”了文武双全、细心胆大的曹刿;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百里奚;还有卓越的政治家管仲和知贤荐贤的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是要好的朋友,而成语“管鲍之交”这个典故就出在这儿。管仲和鲍叔牙两个好朋友一块儿做过买卖,大家都认为管仲揩油,而鲍叔牙说:“朋友嘛,应当互相帮助,有的帮助没有的”。一起打仗,大家认为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却替他解释是因为有老母亲要奉养。管仲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只有鲍叔牙!”正是因为鲍叔牙对管仲的相知相惜,才感动了管仲,也感动了后代子孙。

每当我读到这里,都会被鲍叔牙的这种行为而感动。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直在帮助理解和关心管仲。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也应该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宝贵的友情。

读书笔记春秋故事 第5篇

评爱鹤亡国者卫懿公

大家都听说卫懿公吧!他是战国时代和宋囊公在一起的可爱人物。他爱鹤亡国,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因为喜欢过度可不行,小事不做好,则坏大事,卫懿公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爱鹤,太爱鹤了,爱的不理朝事了,他还把他的鹤叫做鹤将军,敌人来了,因为士兵们都疏于训练,所以和敌军一接触就溃不成兵,哪个不抛甲脱铠地逃跑,卫懿公因对不起百姓,所以呆在那不逃,被敌人砍为肉泥,卫国从此灭亡......

卫懿公爱鹤亡国的故事:从前,卫国有个国君叫卫懿公,他很爱鹤,鹤尖尖的嘴巴,红红的下巴,的确很惹人喜爱,卫懿公只要一看到手下送给他一只鹤,他就会重赏手下,他还令百姓谁家有鹤立刻送过来,卫懿公打猎也带着这帮鹤,放在笼子里,他从来不理朝事,无聊了,他和他的这帮鹤玩玩,还称他们为:鹤将军。多么威武的称号啊!卫懿公自豪极了。终于有一天,敌军来袭。百姓四处逃散,卫懿公命手下把他们抓回来,可是抓了好久,才抓回来几个。卫懿公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跑?”百姓说:“您只关心您那些鹤,直到敌军来了,才想起我们来了!”卫懿公长叹一声:“唉!是寡人错了。快把鹤都放了!”说完,丹顶鹤等等鹤就跑出去了,百姓这才稍稍聚集了点。他们和敌军交战,因为疏于训练,所以溃不成兵,不一会儿就全军覆没,卫懿公也被剁成肉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专爱自己爱的东西,凡是自己的东西都要爱!

读书笔记春秋故事 第6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闭上眼,我仍久久难以忘记春秋时期那一场场令人热血沸腾的激战。

寒假里,无意间打开那本沉睡多年的《春秋故事》,使我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交织复杂的春秋战国时代。

千金一笑这个故事,无疑为日后一场场血淋淋的大战做出了铺垫。它讲述的是昏暗无能的周幽王为得到妃子褒姒一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但为此痛失江山的故事。我们可千万不能像周幽王一样,玩物丧志,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也是这个道理。

在管鲍之交这个著名的故事当中,鲍叔牙以宽广的胸怀劝谏公子小白让齐国曾经的敌人管仲担任相国,使得齐国日渐昌盛,富强。这个故事歌颂了兄弟之间深沉真挚的情谊,告诉了我们为人应该大度,要懂得宽容他人的道理。

五张羊皮这个经典故事,从古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但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它讲述的是秦穆公足智多谋,招揽天下有才之士,获得蹇叔,百里奚,公孙枝等等人才,为秦国日后统一中原大地打下了不可动摇的坚实基础。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应该胸怀大志,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并不断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道理。

卧薪尝胆,身为《春秋故事》中的最后一章,毫无争议是一部压轴戏。其中越王勾践为了报复吴国,不惜拿柴草当褥子,吃饭前先尝苦胆。在一番漫长的隐忍等待下,终于等来了报仇的机会,一雪前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事业上,应该坦然面对失败,永远不放弃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春秋故事,真是剧情复杂,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可谓是古代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而这本《春秋故事》,不但将其完完全全记录下来,而且笔触幽默,语言不失生动。它是中华民族一颗闪耀的瑰宝,更是中国上千年文化的传承者。

怎么样,听完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读一读《春秋故事》这本书了呢?

读书笔记春秋故事 第7篇

公元前5,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发兵6万,向楚国进攻。楚昭王,逃到别国去了,楚国从来没败的这么惨。阖闾让太子建当楚王。伍子胥为了替父兄报仇,痛恨着楚平王,可是楚平王已经死了,怎么办呐?他请求阖闾让他去刨楚平王的坟。阖闾说:“这点小事,你自己瞧着办吧。”伍子胥打听出楚平王的坟修在东门外的寥台湖。他就带着士兵上湖边去找。白茫茫的一片,谁也不知道坟在哪儿。正在这时,来了个老头儿。他对伍子胥说:“昏王知道自己仇人多,怕将来有人刨她的坟,他做了几个空坟。他又怕做坟的石工泄露机密,把石工,全杀了。我是当时做活里头的一个,碰巧逃了一条活命。

我也正要想替被害的伙伴们报仇。”伍子胥就叫这老石工,据说楚平王的尸首是用水银制过的。打开棺材一看,尸首没有烂。伍子胥见了,当时怒气冲天,立刻把他拉出来,抄起钢鞭,一气打了300下,打的骨头也折了。他流着泪,越骂越气,把尸首的脑袋砍了下来。伍子胥对阖闾说:“必须把楚王杀了,楚国才能算灭了。”但阖闾打听不到,楚昭王的下落,心里很不痛快。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到生前应该好好对人,否则害人终害己!就像楚平王,还点防人。

读书笔记春秋故事 第8篇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古时的故事总能给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阅读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

中国在三千年以前的一个朝代叫周朝。两千七百多年以前,周朝有个天王,叫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讲究吃喝玩乐,还打发人上各处去找美人儿。有个大臣想:“天王既然项喜欢美人儿,我们得在这上头打主意。”

他们就上各处去找美人儿,还真给他们找到了一个顶好看的乡下姑娘。他们把小姑娘买了下来,取了个名字叫褒姒。打扮起来,送到京都镐京,献给周幽王。周幽王一看见褒姒长得这么漂亮,真是说不出来的高兴。从这儿起,天王日日夜夜陪着这位褒姒,她进了王宫一次笑脸也没开过。周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可怎么也笑不出来。天王就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叫娘娘笑一下的,就赏他一千斤金子。”

有一个人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说一定能叫褒姒笑痛肚子。他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犬戎’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早就没有用了。我想请天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儿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着,烧得满天通红,让临近的诸侯见了,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么些兵马一定会笑了……最后,犬戎真的打进来了。他们点烽火,诸侯们都以为是在耍他们,于是都没有去救就这样亡国了。

这个简短的`故事含义深刻。周幽王不考虑后果导致亡国,所以,我们要做事先考虑后果,三思而后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读书笔记春秋故事 第9篇

秦国没有得到赵国的“和氏璧”,一直怀恨在心。不久,秦国去侵略赵国,夺走了石城。第二年,又去打赵国,杀死了两万人。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请赵惠文王到西河之南的渑池会盟。赵王不敢去。大将军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只会显得赵国势弱,国君胆怯,反倒让秦国看不起。赵王只好硬着头皮,叫蔺相如陪他前往。

廉颇带着大队兵马送赵王来到国境线上。拜别时,廉颇对赵王说:“国君,这回您上秦国去,来回路程加上会期,至多不会超过30天。如果过了30天,您还不回来,请答应把太子立为国王,好让秦国死了心,不能要挟大王。”

赵王点头说:“好,太子和国事就托付给大将军了。”

到了约会的那天,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见。在宴会上,秦王喝了几杯酒后,乘着酒兴说:“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用瑟弹一曲吧。”

赵王不敢推辞,红着脸弹了一曲。秦王斜着眼睛对旁边的史官微微一点头,史官会意,就上前把这事记了下来,还念了一遍:“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会盟,赵王为秦王弹瑟。”

蔺相如知道这是秦王有意侮辱赵王,把他当做臣下看待,还要把这种耻辱记在史册上,让赵国丢尽了脸。他想了想,拿了一个瓦盆,上前跪在秦王跟前,说:“赵王也听说秦王挺能演奏贵国的音乐,现在我为大王捧上一只瓦盆,请大王演奏一段吧。”

秦王一听,可生气啦!高昂着头,理也不理蔺相如。蔺相如站起来,厉声说:“秦国虽然强大,但是,在这不到五步的地方,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的身上去!”

秦王见蔺相如高举着瓦盆,如果真的砸下来,自己的脑袋可能不会完整了。

两边的侍卫这时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秦王不想吃眼前亏,只好用筷子轻轻地敲了一下瓦盆。蔺相如这时回头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事记下来:“某年某月,赵王和秦王在渑池会盟,秦王为赵王敲瓦盆。”

秦国的群臣挺不服气,叫道:“请赵国用十五座城,作为对秦王的献礼!”

蔺相如毫不示弱,也叫道:“请秦国割让都城咸阳,表示对赵王的敬意!”

这时,秦王得到密报,说赵国的大军驻扎在临近的地方,于是不敢轻举妄动,就喝住手下,又请蔺相如坐下。气氛缓和下来后,双方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读书笔记春秋故事 第10篇

宋囊公,战国时代可爱人物,只空谈仁义,仁义虽好,但仁义讲过了头,那还不如残暴呢!因齐桓公死了,宋囊公想当一次齐桓公一样的霸主,而楚成王也想当,他们在会议上争执,楚成王早有准备,让一群勇士抓住了宋囊公,把宋囊公押回楚国,经过几个诸侯国的求情,终于把宋囊公送回了国,宋囊公不但英雄没当成,还被侮辱一顿,他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准备和楚国一决死战,这时,楚国是个大国,攻击没成功,倒惹恼了楚国,楚国攻击宋国起来......

楚国来攻击,宋囊公不以为然地说:“以前周武王打败纣王,也不是靠仁义吗?”楚国看不起宋国这个小国,乘大白天渡河,宋囊公手下的谋士说:“楚国看不起我们,居敢大白天渡河,不乘现在攻击,更待何时?”宋囊公骂道:“你没看见我们旗上的‘仁义’两个字吗?”楚国队伍甚乱时,谋士又对宋囊公说:“他们现在队伍还没摆好,我们冲过去,一定能杀他们个措手不及。”宋囊公说:“你没看到‘仁义’两个字吗?”楚军冲过来,把宋囊公背上射了一箭,宋囊公回到国时,立刻死了。

宋囊公真讲“仁义”!

1.活着读后感

2.《报任安书》读后感大全

3.红岩读后感

4.《神话少年》读后感

5.神话少年读后感

6.基业长青读后感

7.《史记》读后感想

8.论法精神读后感

9.《科学大众》读后感

10.看见读后感最新

读书笔记春秋故事 第11篇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春秋故事》,书中所有的希望与绝望、兴盛与衰亡、勇气与牺牲,都让我深seqing深地感受到了真情实感,其中,令我最深刻的莫过于《唇亡齿寒》了。

故事主要讲了身败名裂的百里奚只得在祖国虞国当大夫。晋国想吞并虢国,虞国是必经之路,于是晋国便赠给了虞君一对玉壁与一匹千里马,虞君被这些礼品迷惑,同意借道。宫子奇想劝阻虞君,被百里奚阻止。最终,晋国灭了虢国之后,顺手也灭了虞国。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的,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略了以后的长远大计,那就会被社会所抛弃,所淘汰。历史上的“苏联解体”便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在出现新的技术seqing,如机载雷达,预seqseqinging警机等决定性武器时,苏联却依旧一味的追求机动性,这虽解决了近忧,但远虑却越积越多,终于,苏seqing联承受不住,轰然解体。

纵观虞君的一生,不能发现,虞君不识大体,爱贪小便宜却不听劝阻,这都是虞君亡国的重要因素,如果他在宫之奇的劝告之下回心转意,如果他是个贤明的君子,如果……,其实很多次,他都能活下来,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只能吃一堑,长一智,不要走虞君的老路,成为社会的失败品,而是努力学习,创建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我喜欢《春秋故事》,它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人相处,就是要少一份斤斤计较,少一份贪欲,才能真正的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像虞君,不知何为小利,何为大利,最终因目光短浅而亡了国又害了己。前人用沉痛的教seqing训告诉我们:目光不可太短浅!

读书笔记春秋故事 第12篇

春秋 读后感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自汉武帝以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一个有着合理内核,同时也有不少腐朽因素的一家学说定于一尊,自此而后,中国的思想被强制归于儒学,儒家学说中优秀因素得以发扬光大,但儒学中的腐朽方面也大行其道。

《吕氏春秋》出现于先秦诸子晚期,针对当时的诸子百家予兼收并蓄,保留了各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可以说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

比如关于君臣关系、亲子关系方面,儒家主张忠与孝,几乎是无条件的服从,少有下对上的矫正和叛离,其实,想一想,这合理吗?现实吗?科学吗?

儒家根本不讲科学不科学,完全是旧对新、老对少、君对臣、亲对子的一边倒,体现其腐朽、顽固的一面。

咱们再看看《吕氏春秋》是怎么说的`吧。

“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有始览/第一》)

在总体上坚持臣对君的服从,子对父的服从的情况下,又提出了要有个是非曲直,要有原则。什么原则呢?

“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

也就是说,你即使是君主也好,父母也好,都不能走极端,你把鸟巢毁坏,把鸟蛋都拿走,那凤凰不会再来,你把动物全部杀死而且把幼崽也一同杀死,那么麒麟就不可能来了,你竭泽而渔,水干了,湖枯了,那么神龟神龙就再也不存在了。

你走极端,把老百姓的血汗都榨干了,那么老百姓就再也不是支持你、拥戴你了,甚至会走向反面。所以,要坚持,“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这是对于儒家思想的一个很好的矫正。

引申一下,对于政府的政策或法令,也是一样,臣民(国民)也应采取同样的态度,政府虽强,以白为黑,民可以不服;官员虽尊,以黑为白,民有权不服从。这就把群众抵抗暴-政提供了合法性的论证。

当然,这也是始皇帝不喜欢吕不韦的原因埃

其实吕不韦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个大学问家,《吕氏春秋》也是一部了不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