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顾城的故事简短(共6篇)

关于顾城的故事简短 第1篇

文昕回忆时提到,后来见到谢烨时,她满脸疲倦,人也老了。

“女人无所事事最美”。这是顾城心中女人理想的样子,但实际上,几乎所有事都是谢烨做的。顾城不会说英语、不会开车、不会打字、没有工作,也不擅长与人交流,谢烨要帮他打点一切。

顾城在回答好友顾晓阳“你还爱谢烨吗?”的问题时说:

“当然了,谢烨对我,就像空气对大地一样。”

顾城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谢烨成了他的“妈妈。”

其实,他们的结局早有预兆。

1992年年底,学者陈力川看到憔悴的谢烨时,小心翼翼地问过顾城和谢烨:

“你们还好吧?”

而得到的顾城的回答是“我早晚要杀了谢烨。”这就像顾城与谢烨结婚第二天,顾城就说:“我们一起自杀吧!”一样病态。

诗人擅长文字游戏,他们死后,舒婷还写了篇文章说“我想谢烨已经原谅顾城了。”所有舆论都倾向顾城,“诗人太执着”,“巨星陨落了”。人们并不关心真相,他们只是容易被自怜的文字打动。

谢烨也被打动了,她一开始就陷入顾城那奇幻的精神世界,成了他灵魂上的随从。我要照顾这么一个脆弱而有才华的人,何况他那么擅长说情话。

关于顾城的故事简短 第2篇

1956年9月24日,顾城出生在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顾工参加过_军,当过编剧,是知名的军旅诗人。

顾城性格十分内向,在他姐姐顾乡的印象中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上幼儿园时经常自己一个人在一边看树和蚂蚁。上了小学后他又反复换学校,没有什么同龄朋友。

三年级时,囿于当时时代原因,学校停课了,他便辍学在家养猪,经常一个人在家中。

有一天他看见家门口有个人正在贴标语,那人一不小心贴反了,路过的人们上来不由分说就对他拳打脚踢。这种暴行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冲击,使他变得更加敏感。

斗争愈发激烈,1966年冬天起,顾城再也没有进过学校学习。

他开始写诗,总是一个人独处,不和别人一起玩耍,而是低头写自己的内心想法。12岁时,他写了首《我的幻想》:

1969年秋天,顾城随父顾工一起被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五年,但他并不喜欢农作的生活,这种劳作的生活与他想象中玻璃一样的世界有很大的距离,而这种距离让他感到痛苦。

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顾城各个时期的照片里,总是戴着一顶帽子。在某次国外演讲时,他曾解释说帽子能带给他安全感。

在这种环境下,顾城的诗越写越多,但他也越来越沉默。

有一次顾工和顾城在嘉陵江旁,顾工在讲述自己当年的军旅生涯,顾城却没怎么听,他倚着栏杆,写了首诗叫《结束》:

顾工听了吓一跳,他在顾城身上感受到了冰冷,他不明白为何顾城会把江边的巨石想象成“人的头颅”。

顾城告诉父亲自己的诗歌是对“生命异化的抗争,表现世界的目的,是表现自我。“

顾城对“自我”很执着,少年时期的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对着镜子。

谢烨比顾城小两岁。

谢烨本来有个幸福平凡的家庭,父亲张生同和母亲谢文娥都有着还不错的工作,一个在故宫博物院上班,一个做护士。

而后动乱来临,父亲被拘禁审查,谢文娥被迫与他离婚。谢烨也只能每个礼拜天半天能与父亲见面,张生同一直觉得愧疚。

因为父亲,谢烨小学三年级还是不能加入少先队,但是谢烨对此都表示“我懂。”

谢烨天性乐观,班主任姜秀明说她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关心集体、友爱同学。她经常给班上的同学讲故事,故事里都是:

同学都喜欢她,自己拿到好东西第一时间分享给同学,家人。

和顾城相反,比起关心自己,谢烨更关心他人。

关于顾城的故事简短 第3篇

顾城原以为的世外桃源,却也是政府的管辖之地。邻居举报他养了200多只鸡,随即,当地的女官员立刻过来让他必须要减少到12只,十天内必须处理掉多余的。

顾城没说话,等女官员再来的时候,一个装有一百多个血淋淋的鸡头的塑料袋扔到了她的面前,这吓得女官员赶紧跑。顾城则在她身后说:“世界欺辱我。”

谢烨对李英说,顾城的情绪非常极端,不要刺激他。李英心里已经怕了,开始策划离开。

某天午饭时,因为说到找工作的事,原本欢声笑语的气氛瞬间僵硬。

李英说:“我要自立,我要吃我自己挣来的饭,用自己挣来的钱租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

顾城对此很生气“你要自立做什么?”

李英:“不做什么!”

顾城非常恼怒,撞倒椅子便回了自己的卧室。李英受不了了,彻底想走了。而谢烨却说:

“如果你走,他可能会死。能不能缓一段时间?”

1992年,一封来自德国的邀请信,拯救了李英,顾城去柏林讲学,她在顾城离开的时间爱上了一个50多岁的英国人约翰,便什么也没说就离开私奔去了。

从德国回来后的顾城几近崩溃,多次自杀都被谢烨救下。

与此同时,德国一个叫大鱼的人在追求谢烨,这虽然没有绝顶的诗歌才华,但是个情绪稳定,成熟理智的男人。

谢烨第一次动了离开顾城的念头。

但是顾城像个孩子一样,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现在又因为李英而正在寻死觅活,他对谢烨说:

“英儿把我的心拿走了,我要变成土了。”

谢烨又犹豫了。她跟顾城说,把一切写下来或许会好受些。

在后来的时间里,顾城口述,谢烨打字,完成了以李英命名的书《英儿》,里边的全部情节,都是记录顾城自己与李英的相爱过程,两人如何缠绵、温存。

谢烨对两人的关系沉默不语,等书写完后,谢烨终于和顾城商量离婚事宜,这一次,她很坚定。

顾城嘶吼:“我把刀给你们,你们这些杀害我的人。”

最终崩溃的顾城挥起了斧头,砍向了谢烨。

谢烨留给母亲最后的书信中写道:

关于顾城的故事简短 第4篇

1986年,第三代诗人的潮流达到了高潮。

以韩东、西川为代表第三代诗人,在年龄经历上都有着共通之处,他们都经历了动荡,遇上了商品经济规律和传统价值观念相互冲击的时代。青年原本不甚坚固的传统观念崩塌,开始用怀疑的目光重新审视来自父母和书本教育所传授的一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朦胧诗派开始衰落,第三代诗人高举“Pass北岛”、“打倒舒婷”的口号对“朦胧派诗人”展开了猛烈的抨击。顾城也被多人质疑。

国内的舞台光芒渐熄,国外的邀请却接踵而至。

1987年5月,顾城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随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诸国,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顾城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加入新西兰国籍。

顾城不喜_市的喧闹还有工作带来的繁琐事情,在和谢烨坐渡轮去新西兰的一次旅游中,一眼看中了奥克兰东北部20海里的一个孤岛——激流岛,岛上只有八千多户人家,交通设施十分落后,与世隔离。为此他辞去了大学的职位来此定居。

他跟谢烨说“这是我找了二十年的地方,从我十二岁离开学校就开始找了。”

只是,这样的生活他并不想只和谢烨两个人过。

出国之前,顾城和李英见面了。

两人互诉衷肠,相互倾吐爱意,李英对三人共同的好友文昕说:

“我爱上了顾城,顾城也爱我!”

文昕呆了,顾城已有家事,这有违道德。然后李英又开始哭。

李英边哭边说:

“我其实第一眼看到顾城,就知道这是我的命,我躲不开的!”

“我只是没有机会和时间,如果我在谢烨之前,也许我会比她强呢?谢烨做的事,我有什么不行?”

文昕着急了,害怕李英介入顾城、谢烨的婚姻,她托人给李英介绍对象,怎料给顾城知道了,顾城跟她说“你怎么能干这种坏事情?”

顾城出国的时间里,李英跟他的书信中总写道:“我心里特别害怕,我见不到你了!”

激流岛上的生活不是童话,却更像噩梦。顾城没了收入,常常和妻子吃了上顿没下顿。在此期间,他们还获得了个小生命,生活更加艰难。

顾城本是个大孩子,他并不喜欢这个孩子的到来,他变得比以前更加偏执,对儿子冷眼相对,甚至会对儿子施加暴力。

虽然有人问谢烨有关顾城的事时,谢烨说顾城对她是上天的赐福。但是在她给母亲的信中写的是:“太累了,我太累了。”

因为顾城执意坚持要把李英接过来,她还帮李英办理了签证。谢烨知道李英和顾城的关系,但并没有阻止,还表现得非常大度。

谢烨其实很难受,在给母亲写信说道:

“其实我是个俗人,一个女人而已······”

谢烨曾以为顾城给她的爱情是独一无二的,“一想你,这个世界就没辙了。”她一直记得出字当年万字情书的这句话。

而今李英来了,顾城又想她去了。

李英到后,三人就开始在一个房檐下生活,顾城过上了他梦想式的生活。

他对两个在屋子里忙前忙后做饭的女人说:

“你们是我的妻子,我把两辈子的爱用完了。”

关于顾城的故事简短 第5篇

但生活是柴米油盐,无论顾城多么有才华,至少在新西兰的日子,他们一家的生活相当窘困。

友友记得,_年4月的一天,住在激流岛上的顾城突然给在奥克兰大学讲学的杨炼打了一个电话,他在电话里兴高采烈的说:“我们的好日子来了!”

原来那个月是奥克兰居民扔大件垃圾的月份,人们可以在街上捡到各种家具和电器,顾城就是打电话来让杨炼帮他捡一个彩色电视机。

在杨炼家住的时候,有一次吃土豆烧肉,友友记得顾城一个劲儿为儿子小木耳夹肉,自己却不吃,但是后来友友无意中撞见他在厨房里悄悄舔那个装肉的盘子,这让友友心里很难受,她知道顾城家的生活一定很艰难。

后来因为英儿住到顾城家里,使本来就不宽裕的顾城一家的生活变得更困窘,他们把已经营养不良非常缺钙的小木耳送到别人家里寄养。

关于谢烨把小木耳送出去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为生活窘困,另一种是因为顾城嫉妒儿子分享了谢烨对他的爱,所以要求谢烨把儿子送走。

有人在网上撰文说,寄养小木耳的那家人住在顾城家对面的山上,每天早晨,思子心切的谢烨一起床,就会跑到阳台上用旗语与小木耳交谈。

友友对送走小木耳的事是这么说的:一方面,从她对顾城一家在她家住的时候的观察,她认为顾城一定非常爱小木耳;但另一方面,谢烨对友友说过许多次,顾城嫉妒才1岁的儿子,儿子也嫉妒父亲。

恐怖

有人羡慕谢烨和英儿对顾城的爱情,为了爱情,这两个女人不仅分享一个男人的爱,她们还可以收藏起嫉妒,和平共处的生活在那个太过宁静的激流岛上的小屋里。

有人也因此痛恨顾城,指责他的自私,指责他不仅伤害了英儿的感情,更让谢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他自己也被这种自私的情感毁灭。

1993年初,迫于生计的顾城带着谢烨去欧洲讲学,把英儿留在激流岛,两个月后,英儿跟着她的英国情人也离开了激流岛。英儿的离开给了顾城巨大的打击,他多次试图自杀,还写了遗书。

其实顾城的自杀情结应该早在英儿离开之前就有,有文章说,在他和谢烨结婚不久,他就让谢烨跟他一起去自杀。他的确自杀过许多次,但是都被谢烨救了过来。

其实谢烨离开顾城的心思也早在1993年10月那个悲剧发生之前就有,一次杨炼和友友在纽约见到顾城和谢烨,谢烨当着面色灰暗的顾城的面对友友说,她要跟顾城离婚。

1993年10月悲剧发生的那天,据说谢烨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离开顾城,离开激流岛,到德国去开始她的新生活,但是她永远没有踏上这一旅程。

顾城的斧头砍伤了她,她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死去;几小时后,顾城在激流岛上的一颗大树上自缢死去,这是他无数次自杀中的最后一次,这次谢烨不能再救他了。

让一代人风靡的“童话诗人”顾城那美丽凄婉的童话故事,最终以恐怖结尾,震惊了一代人的余波,直到今天还在隐约回荡。

关于顾城的故事简短 第6篇

1979年,23岁的顾城在火车上与谢烨偶然结识,两人一见倾心。

现在还能看到两人那时候的通信:

顾城写道:

谢烨回道:

两人的书信很多,好几万字,叠成了厚厚的长篇小说。

为了和谢烨在一起,顾城从北京去了上海,这一回他在上海住了8个月,每天都去找谢烨。两人沉浸在爱河里。

但是谢烨的母亲并不喜欢顾城,谢文娥觉得顾城古怪,二十多岁的人,衣扣居然常常扣不齐。而且他喜怒无常,有一次仅仅因为打不到出租车,他就将手上的20元人民币直接撕烂。

但谢烨那时已经深爱上顾城,不顾母亲极力反对,在1983年,两人准备结婚。为了安抚母亲的情绪,在母亲的要求下,顾城做了精神鉴定,结果证明精神正常。

结婚后两人还是过了一段甜蜜又自由的日子。

那时候国内诗歌环境开放,对诗人的礼遇极高。

顾城先加入了北京作家协会,后来又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无论走到哪,都有大量的“粉丝”跟随,狂热的诗歌爱好者会在演讲会上大喊“诗人万岁”。

顾城带着谢烨,在全国到处参加诗歌研讨会,1986年6月,两人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们命运的人,李英。

诗人擅长一见钟情。李英给了她特别的感觉。

北京诗会上,有人对顾城的诗派提出了质疑,谢烨作为妻子维护丈夫进行了回击。

而李英这会也站起来反击那些批评顾城的人,话没说两句,就开始哭,在哭中结束了陈述。

顾城看到女人哭不知所措。后来还专门给李英写了本书,起名为《英儿》。他还对李英说出了当年对谢烨说过话:

北京昌平诗会之后,李英和顾城夫妇成了朋友,诗会期间,和一个诗歌爱好者文昕四人经常形影不离。

再后来顾城给文昕的书信钟得知:

“不带英儿来,就不会有这些。”

虽然顾城最后杀死谢烨的具体原因扑朔迷离,但李英的介入,是这场悲剧的导火线。文昕为这件事懊悔了半辈子。

而在顾城动心的开始,谢烨并不知道,她一直把顾城视为独一无二的,当看到别人也爱着顾城,她心里也有点不安,但她从来不会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她总是保持着宽容、平静,犹如女性母爱一般。

正如和谢烨相遇后,顾城写给她的一首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