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作文300字(热门3篇)

黛玉葬花作文300字 第1篇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痴侬知是谁。”这是一首诗,也是诗中最喜爱的词句,是宝玉的一句“谁怜葬花人笑痴”。

宝玉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人啊!她那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德,无不使人为她的悲惨命运而感到可悲,而她却能够这样,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可想而知,宝玉是多么地可悲,可怜,可悲。

宝玉的悲惨命运使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有一次,我的成绩非常差,老师叫家长签字,可是我不敢说自己是个多么差劲的人,害怕家长骂我。后来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鼓励我说:“儿子,你要勇敢一点,只要你努力学习、努力拼搏,你一定能成功的!”我听了妈妈的话,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我鼓起勇气,把成绩单拿到了学校,老师说我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妈妈听完我说的话,非常的开心,我知道自己做错了,我以后不敢这样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勇气、有信心、有信心的人!

读了《西厢记》,让我明白了,只要有信心、有信心,就一定能够成功!

黛玉葬花作文300字 第2篇

[关键词] 《红楼梦》;《葬花吟》;黛玉;宝玉

说不尽,道不明,唱不完的《红楼梦》,人们对它的兴趣,早已超出了一部小说的范围,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永恒话题。《石头记》牵动多少儿女情长,《枉凝眉》勾起无数怀恋吟唱,《葬花吟》唱出多少心中愤怨。遥想当年,只要有王立平的曲子响起,就有万人空巷,人们就会随着熟悉的曲调,进入曹雪芹丰富的情感世界。《红楼梦》是一部大书、一部经典。它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葬花吟》出自原著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第十二集。看似花谢花飞的自然景象,实乃黛玉惜花怜己,感伤释怀,斗胆问天的悲吟。这首词美曲妙的歌,使人听之不厌,透过婉转凄丽、感伤惆怅而又悲愤激越的曲调,一个活脱脱敏感自尊自怜,却又敢于反抗、挣扎的黛玉“走”出音乐。

1987年版《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最大的普及,它使人们用一种新的、更为直接的方式去解读这部文学巨著,为我们讲述了这千古奇书中流淌着的一段凄艳委婉的情缘。有人说,面对《红楼梦》再有才华的人都会感到自己的平凡,它似乎已经是中国文坛不可企及的高峰,人们在品味剧情迷醉于曹老先生字里行间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王立平先生的《红楼梦套曲》,听过《红楼梦》音乐的人都会认为,这就是属于《红楼梦》的,统一的风格里又各有变化,其音乐年代无考,是只属于《红楼梦》的自己的、独特的、全新的音乐诠释,成功塑造了一种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方言。

为了创作《红楼梦套曲》王立平先生潜心研究,阅尽《红楼梦》各种版本及资料,细心揣摩曹雪芹的写作心理和人物性格刻画,力图使自己的作品既符合原著的历史文化背景,又属于《红楼梦》所独有的音乐旋律。在没有任何现成素材的情况下,他凭自己对《红楼梦》的感悟,运用了融古典与现代为一体的全新音乐语言,创作出了这部以“满腔惆怅、无限感慨”为情感基调的经典传世之作。《葬花吟》是这部套曲中花费王立平先生创作时间最多的一首,该曲从演唱形式上来说也是整部套曲中运用最丰富的一首。整首曲子,从“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一句得到灵感,随即全曲一气呵成,其集合唱、齐唱和独唱于一体,并将各种演唱形式运用得如此娴熟、流畅,堪称一绝。该曲也是体现剧中女主角性格、预示其命运的一首诗谶,无论其词其曲,在整个剧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笔者试图从源、词、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解析这首经典之作的精妙之处。

一、错疑宝玉,满腹惆怅的源

黛玉葬花,原著第二十八回开篇道出了源起: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在一腔无名未曾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可以想见,黛玉本就敏感,且有强烈的自尊。在这里黛玉错以为宝玉无情,有了“姐姐就不要妹妹了”,还把自己拒之门外。第二天起床又看见姑娘、丫头们都忙着在园子里的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上了彩带、用花瓣柳枝编成的轿马等,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这时黛玉性格中的自卑感又冒出来了,更显得自己的孤独与那热闹繁华的格格不入,更觉委屈,独自带了花锄、锦囊为落花营香丘。又不觉伤心,一面低吟,一面哽咽。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暗淡而清冷的画面,浓烈而又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苦痛、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困惑的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现实。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感情融汇于景和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动人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哀伤凄恻、字字血泪的词

黛玉出身名门,又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母亲早丧后投靠外祖母来到贾府,外祖母万般怜爱,千金之躯使她“孤傲自许”,然而她毕竟是寄人篱下,生活际遇的变迁不能使她成为一个永远清高的人。于是她不得不处处谨言慎行,并生出原著第三十二回中的感叹“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意,无人为我主张”。我们从这看到了黛玉命运的凄惨,听到她哭泣的悲恸,寂寞凄凉万般无奈。

《葬花吟》原诗52句,插曲选取其中的27句谱曲而成。整首诗是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吟,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发自肺腑、无一字不血泪凝成,把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花谢花飞”“落絮轻沾”“桃飘李飞”本是自然现象,但是在黛玉心里,好似自已无依无靠、漂泊异乡、寄人篱下的写照。“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把父母早丧,女儿心事无人可诉、婚事无人做主的苦闷倾吐出来。“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写出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哀鸣。“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道出了黛玉不随波逐流,冰清玉洁品格的执著。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表现孤独无依的漂泊感和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诗中借花喻人,一失本枝,一失父母,甚至是深藏于黛玉心灵深处的对宝玉的感情,正是这种相似才使黛玉见花而吟,见花而泣。诗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用问句,如“红消香断有谁怜?”“忍踏落花来复去?”“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媚鲜艳能几时?”“怪侬底事倍伤神?”“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尔今死去侬收葬,他年葬侬知是谁?”这些问句虽有的为花而问,有的为己而问,但实际上是黛玉由花的归宿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归宿。黛玉用锦囊为落花收艳骨,用净土为落花掩风流,甚至为花营香丘都是在给落花一个“净”的归宿,使其“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样落花有了归宿,但黛玉自己的人生归宿又在哪里呢?这才是黛玉真正关注的问题,所以她问:“他年葬侬知是谁?”但这一问题黛玉是无法解决的,所以诗的结尾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就算是宝玉听了也不觉恸倒山坡上,由黛玉、宝钗、香菱等亦可以到无处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此处,不管是诗中、诗外、抑或万千读者,都不禁悲伤……

三、凄苦委婉、悲愤问天的曲

《葬花吟》历来是《红楼梦》一书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诗歌,也是艺术史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王立平创作它时花费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据王老师讲,《葬花吟》是他写《红楼梦》套曲中最苦的一首。全曲的基调低沉、哀痛、忧伤,百转千回中又有荡气回肠之感。该曲是运用变奏手法发展而成的多部结构的乐曲。其中前三个部分为并列结构的A+B+C,而后三个部分为再现三部结构C+A+C。该曲从演唱形式上来说也是所有插曲中最丰富的。音乐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地将情绪一步步推向高潮。演唱形式上包括女生独唱,男女齐唱、合唱,再加上声部的不断增多,旋律的层层辗转回旋、跌撞起伏,更突出了黛玉凄凉忧伤的心境,使本来优美的旋律显得更富有悲痛的感染力。

第一段歌词“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秀帘”,是一种轻吟私语的情景式表达,为黛玉出场营造了气氛。在这里选用女声齐唱,并采用低吟的运腔方式,音域从低音6到中音6,在一个八度间上下回转,似诉说似哀叹,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仿佛满怀愁绪的林妹妹独坐于落英缤纷的树下,在低吟、在感叹自己命运的孤苦和寄人篱下的辛酸。

第二段完全重复第一段曲调,由女声独唱徐徐道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两句,表面是在叹息花朵惨遭风霜摧残蹂躏,实则是黛玉对长期迫害她的冷酷无情现实的声声控诉。踏着这样的节奏,黛玉一步三叹。接下来音乐如小桥流水般婉转流畅,更兼演唱者将曲中的小装饰演绎得缠绵非恻, 恍惚中,愁绪满怀的林妹妹伸手可触。听到这里, 音乐中的伤情已将你丝丝浸泡,听者早已入情入境,心绪随歌声起伏感怀,不需费力去解读黛玉的悲惨命运。紧接着便是男女齐唱:“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这一句比前一句高出一个八度,听来字字如泪,声声似血。千百年来,有哪一个女子能够如黛玉般心思细腻,懂得落花呢?昔日红颜,一朝逝去,命运又将何去何从?随后音域急转直下,似一声无奈的控诉。“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和“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这两句选用的旋律完全相同,但前一句由男生齐唱后一句女声齐唱,用男女声音质、音色的对比,描摹出主人公心绪的变化和情绪的转变,这两句的音调缓慢而低沉。

黛玉葬花作文300字 第3篇

在古今名著中,我最喜欢《红楼梦》,因为这本书中,有一个令我感受深刻的人物——林黛玉。

林黛玉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传奇般的女子,她的才气如深潭,深不可测;她的感情似水,连绵轻柔;她的容貌似玉,香雕细琢!但是固守的教条使她的灵动被束缚,她的诗寄寓了她不甘沉沦的傲骨。

在那一个大家族中,她总是很自卑,将自己伪装起来,她的感情细腻,但总是自卑,她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埋藏于心底。林黛玉不爱用语言表达想法,但是她的诗却诉说出了她被囚禁的心灵。她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轻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首诗名叫做《葬花词》,我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林黛玉内心的忧愁与悲伤。

也可以从这首诗中看出她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更可以透过这首诗看出,她的脸上总是布满愁容。

《红楼梦》中最后的情节煞是感人,林黛玉死去了,是因体弱多病,也因伤心过度、思念成疾,她离开了人世,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多么重感情的人啊!林黛玉,一代才女,一代天骄,一个活灵活现的剧中人物,他就这样永远的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