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家风家训小故事短篇(精选8篇)

丰子恺家风家训小故事短篇 第1篇

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可以总结成三点:第1、孝顺;第2、自立;第3、节约。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妈妈就经常教育我:“孝顺是一个人的基本美德。”爸爸妈妈总是以身做则,给我作了一个好榜样。去年婆婆生病了,爸爸妈妈就把婆婆接到我家来住。妈妈经常专门给婆婆做一些好东西吃。我就也受到了妈妈在影响。我买回来的一些东西都要先让婆婆尝尝,才能自己吃。吃饭时也必须先让婆婆吃,婆婆不吃,我们谁能不能吃。

妈妈经常给我说的另一件事就是:“凡事都要靠自己,不能依赖别人。”从小妈妈就叫我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所以我养成了整理东西的习惯,不用让妈妈操心。长大了,妈妈就叫我自己上下学,她从没有来接过我。就连下了大雨,我忘了带雨伞,妈妈也不来接我,她总让我自己想办法。有一回,放学回到家发现妈妈不在家,就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了妈妈还没有回来,我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我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说她在加班呢。我不想让妈妈担心,就自己拿着钱去外面买了碗面吃,是妈妈教会了我自立。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放的传统美德。不乱花钱,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在家里爸爸妈妈经常这样对我说,不光要在家里节约,出去外面也要节约。有一回,我们去旅游住在宾馆里,晚上我们出去散步,刚下到楼下,突然想起了灯没有关,妈妈就让我跑上去把灯关掉了。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它引领着我健康成长。

丰子恺家风家训小故事短篇 第2篇

丰子恺曾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孩子们在丰子恺的眼里看来,是世界上最纯真无邪之物,无一物可与之比拟。大人们早已被社会的浊气所玷污,唯独孩童是最为真切与纯净的,他们的真便全然为真,掺不得半点虚情与假意。他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曾这样描述儿子丰华瞻:“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什么事体都想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孩子们的纯粹与天真是作为父亲的丰子恺最想守护的,对于孩子,他总是最为慈爱的,总是任着孩子们自己的兴趣来,从不逼迫他们向着被人称为“艺术家”的父亲学习绘画。

丰子恺教导子女的第一点是“先器识,后文艺”,因为从母亲的言传身教中他耳濡目染所学习到的便是正直做人,而后才可以谈论学问,谈论艺术。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好人也是丰子恺对子女的要求。这句“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是李叔同先生曾经教导丰子恺的,“读书人首重人格修养,其次才是文艺……父亲也教导我们必须牢记这句话”,丰子恺的幼女丰一吟如是说。除此之外,丰子恺更是以认真做人、做事作为家训,时常如是告诫子女。他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必得做点什么才不枉来人世一趟,而想要做成任何事离不开的便是“认真”二字。丰子恺先生创作《护生画集》前后历经达四十五年,中间有_的压迫与折磨,身心俱受巨创,但他始终坚持践行与恩师李叔同的约定,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他的漫画往往只有寥寥数笔,可这寥寥数笔却是凝结了他内心无数的心血与含蓄之意,创作时他从不允许自己出现失误,若是失误便要从头再来一遍。

丰子恺最后传递给子女的是“宽厚”二字,因为在他的记忆里,母亲很少发过脾气,她总是宽厚、善良地待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便沿袭了脉脉温情,也将这份宽厚待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教给了他的子女们。

总之,“正直做人,认真做事,宽厚待人”,这十二个字便是丰子恺先生所秉承的家风。他用淳朴的爱去看待万物,用爱去回馈这个世界,用爱去疼爱他所钟爱的孩子,用爱认真绘画,只求以赤子之心来献给这天地,献给自己所认为的最为宝贵纯粹的东西。而这十二字的家风也将由丰氏的子孙们一代代传承下去。

丰子恺家风家训小故事短篇 第3篇

五岁时,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饭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还常常剩饭。并且我洗手时,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费半盆水,洗完后水龙头也不关,白白浪费了很多水。妈妈知道了我这两个不好的习惯以后,对我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饭了,并且要节约水资源。”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俭节约”。

过年时,我到爷爷家去拜年。向爷爷说了声“新年快乐”。爷爷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包,放在我手上,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孙女啊!你已经六岁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级了。我要告诉你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尊敬长辈,无论你将来走到了哪儿,你看到长辈都要有礼貌,尊敬长辈;第二句话是孝顺父母,父母将你带到了世上,并养育了你。长大你一定要报答他们,孝顺他们;第三句话是自强自立,将来你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赖别人,靠着自己的实力工作,还要安于现状,勤奋进取。这就是我对你的期望,希望你时时刻刻地记住。”

最新范文

丰子恺家风家训小故事短篇 第4篇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而仍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除了历史文化底蕴沉淀外,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户户有家规,→←谆谆传后世。家是国的基本单元,而良好的家规则是家的精神导向。作为一名新时期的_党员,更要把家规传承好,发扬好。

年的大年三十晚,我们一大家在一起吃团圆饭,称得上是四世同堂。席间家人推怀换盏,嘘寒问暖,其乐融融。 这时我忽然注意到三伯家的儿子小洋表情不太自然,好像跟谁赌气似的。作为这个大家庭的第三代中年龄最大的人,我把他拉到一边,问他怎么回事,这才了解事情的原委。原来小洋在外念书,今年过节回家,临时帮父母照看一下超市。当日的上午,他在柜台里玩手机,一个小孩拿着一张50元的票子来买东西,小洋当成10元的票子给找零钱,小孩也没注意就走了。过了一会,小洋才发现找错钱了,但他记得是哪家的孩子。下午三伯回来听说了此事,立即要小洋把应该找的零钱送到那个孩子家里。但小洋推说过两天等小孩再来买东西还钱也不迟。三伯当时就火了,说这事绝对不能拖,今年的钱不能拖到明年还,今天的钱不能拖到明天还!做人要诚信,“诚信”这是我们的家规,小洋一看这阵势,红着脸到小孩家里把钱还了。

看到小洋还在生气,我笑了笑,夸他把自己的错误及时告诉了三伯,是一个诚实守信,知错就改的好青年,只是没有及时改正而已。小洋听我这样说,笑容也回到脸上。

这件小事让我感觉到这就是一条实实在在、有优秀品质的家规,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人文诚信。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一个家庭诚实有信,也能获得社会的接纳和褒奖。反过来,如因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失信于社会,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却毁了自己或家庭的声誉,这无异于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作为一名_党员,立家规、正家风、行家规是一种继承优良传统,宏扬正能量的方法;是一项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精神建设工程。现在就从我做起,从我们做起吧!

丰子恺家风家训小故事短篇 第5篇

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丰子恺家风家训小故事短篇 第6篇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人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后辈。在后辈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吃饭时,我爸爸先给我爷爷盛饭,爷爷动筷了,我们才敢吃饭,我爷爷就把好的给我吃,我也会再次夹往他的碗中,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母亲从小教导我,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要懂礼貌,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要诚实守信,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处事待人,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庭和睦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丰子恺家风家训小故事短篇 第7篇

家是社会的细胞,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一个家庭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子孙的希望和鞭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五代十国时期章仔钧在《章氏家训》中所写的那样: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礼懈如痴,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

阅读是润物细无声,爱阅读这个习惯,得益于我的母亲,母亲手不释卷,是她们那个年代的高中生,就如今虽过了花甲之年,眼睛已不如从前,可也还带着眼镜,保持着阅读的好习惯。曹文轩曾说:“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从小母亲就教导我,女孩子要多读书,要自立自爱,我对书籍的敬畏感和亲和力也慢慢产生,在我小小的心灵中种下热爱读书的种子,这份对于书籍的热爱也传承下来。当我们这个小家庭有了新生命诞生,也不由自主的给儿子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或丈夫就在每晚睡前给他读绘本。

通过一幅幅童趣的画面,与儿子共享读书的时光,尽管儿子不认识字,但不知在什么时候他完全记住了绘本上的内容,过了不久,他便会一边看着图画,一边用只言片语准确无误地读出声来,即便是长篇的绘本,他也可以断断续续地讲完它,所以,当我们一旦读错了,他会立即说“不对!应该是……”更多了我们之间亲密互动,读书时被我们握着的手,被我们环抱着,这些温馨而美好的瞬间,而父母和子女间的陪伴和传承,也正是因为读绘本这个媒介,悄然的发生着。经常陪儿子阅读绘本,也能让也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大受启发和裨益。比如《鳄鱼爱上长颈鹿》,矮个子的鳄鱼先生爱上了 高个子的长颈鹿女士,最开始,鳄鱼和长颈鹿彼此迁就,却始终有一方过得不舒服、不自在,最后并肩作战,一起努力去解决问题,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过上幸福的婚姻生活。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这也是一种“书香”家风。家风正_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社风清才有社稷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书香仍将绵延,家风也会如此一直传承,这是一个家族记忆的流传,更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的延续。

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无言的教育、无字的教育、无声的教育,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影响着儿子成长与性格塑造多方面的发展。

家风对人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生命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儿子在我们的影响下,也俨然成了一个小书迷,爱书的程度丝毫不比我们逊色。真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家风体现国风,在传承优良家风中学会担当,在正家风、齐家规中追求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传承好家风,奉敬贤德人。

正如习所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丰子恺家风家训小故事短篇 第8篇

丰子恺出生于1898年的11月9日,父亲丰解泉中举之后遭遇丁艰,苦闷不得志,丰子恺才9岁时,父亲便去世了。丰子恺同他的几个兄弟姐妹都是由母亲一人拉扯大的,他是家里的幼子,自小便在母亲的脉脉温情与爱意中长大。母亲言传身教,将淳朴与认真的家风化作生活里的一言一行传递给了小儿子丰子恺。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丰子恺回忆起母亲时这样描述。八仙椅子并不舒适,可它却能通四方,里可见灶头外可见络绎的客人,母亲就在这把八仙椅子上同人交涉办事,一坐便是一辈子。

八仙椅子上的母亲,总是宽厚慈爱的,她会事无巨细地为丰子恺置备行李,会时常做孩子喜爱的饭菜。丰子恺眼里的母亲是温和亲切的,她待人接物总是那么地平和,即使在焦头烂额的时候,母亲也从未发过火。丰子恺自小便被这样的温情包围着,被这样的爱意呵护着,使得他的画作与文字也总是纯粹而又朴实。同时,母亲在面对繁杂的事务时,便又显现出了不一样的决断与气概,那时候的她仿佛成了总指挥官,有条不紊地一一安排店铺生意、朋客来访、零碎日常……同时也不忘关心孩子,勉励孩子的学业。在母亲的手里,一件件事情总是被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分毫不差。母亲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件事情的样子深刻地影响着幼年的丰子恺,成年后的他每每作画习字后,一切物件也仍是齐整的模样,即使在最困苦的_期间,他内心也葆有那份宽厚和认真,以苦为乐,认认真真地完成了《护生画集》第五集的90幅画。

对于丰子恺来说,母亲既是慈母也是严父。“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母亲宽仁的同时也时常露出严肃的光辉,她会教导丰子恺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时常给丰子恺以勉励与训教。如此,堂堂正正做人的不二法则便深深地刻在丰子恺的心里,伴随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