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语录二十则(汇总639句)

儒家语录二十则 汇总118句

1.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3.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

4. 彼一是非,此一是非。(庄周)

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6.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7.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孟子)

8.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

9.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11. 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2.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3. 三思而后行。——《论语》

14.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15.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6.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7.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18.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9. 子爱、利亲谓之孝。(《贾子・道术》)

2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1.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2. 挂羊头卖狗肉。(晏子)

23.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24. 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25. 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6. 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27. 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28. 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9. 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30.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31. 善政者得民财,善教者得民心;

3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3.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荀子、天论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34.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35.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3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37.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8. 尽信书,不如无书。

3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0.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41.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42. 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43.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44. 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申鉴·杂言上》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4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46.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宋·朱熹《劝学文》

47. 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

48.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

49.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50.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周)

51. 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52.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54.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55.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5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57.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5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9.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60.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61.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62.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63.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4.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孔子

65.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6. 苛政猛于虎。(礼记)

6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68. 公生明,偏生暗。

69.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0.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71.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72.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刘开《孟涂文集·问说》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73.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74.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75.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7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77.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7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9.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80.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81.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82.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84.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85.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86.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7.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8.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89.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90.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91.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9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

93.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94.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95.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9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7.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98.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99.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孔子)

100. 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10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02.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103.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0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105.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106.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07.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10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09.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10.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11.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12.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1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14.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115. 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116. 诐(bì)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117.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118.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矣。(孟子)

儒家语录二十则 汇总143句

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2.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3.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4.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6. 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7.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8. 吾日三省吾身国学经典语句: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

10.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11. 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论语)

12.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13.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4.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5.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6. 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17.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18.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9.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21.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22.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3. 物极则反。唐、孔颖达《周易、乾》疏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向自身的反面转化。

24. 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2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

26.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

2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8. 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9.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3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1.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2.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3.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4.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

35.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36.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37.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38.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9.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40.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1. 杨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孟子)

42. 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富贵尤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43.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4.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5. 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4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论语·子罕》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47.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49.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50.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

51.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52. 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①为孝,五宗②安之曰孝,秉德不回③曰孝。(《贾子・道术》)

5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55.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7. 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58.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59. 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

60.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61.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3.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64.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65.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66.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67.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

68.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9.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70.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71. 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阴阳义》自然界的常规,是一阴一阳。阳是天的美德,阴是天降的灾祸。

72.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3. 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74.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75.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近思录·为学类》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76. 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77. 听其言,观其行。(论语)

78.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79.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80.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81.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82. 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中说·礼乐》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83.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84.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85. 闺门①之内尽孝焉,闺门之外尽悌②焉,朋友之道尽信③焉,三者,孝之至也。(《盐铁论・孝养》)

86.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

87. 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木欲直而时不待也。是故椎①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存②亲也。”(《韩诗外传》卷七)

8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89.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90.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传》

91.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92.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93.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4.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95.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6.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

97.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9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9.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100. 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101.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左传)

10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10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05.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106.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07.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08.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09. 吾日参省吾身。(曾子)

110. 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111.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112.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113.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114.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15.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11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7.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1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9.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20.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2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23.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

12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25.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12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2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12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30.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31.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32.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

133.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逋《省心录》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34.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13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3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37.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

138.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39.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140.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4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42.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

143.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儒家语录二十则 汇总73句

1. 人皆可以为尧舜。

2.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高为最好,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3.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6.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9.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10.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12.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15. 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唐、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没有细小就无所谓巨大,没有边缘就无所谓中间。

16.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7.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8.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9.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20. 仁者无敌。

2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2. 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是真正的聪明。

24.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26.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①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②,三者③不除,虽日用三牲④之养,犹为不孝也。(《孝经・纪孝行》)

27.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28.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29.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30.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

31.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32.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33. 曾子①闻诸夫子②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生之,可谓孝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3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35.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6.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7.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8.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9.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40.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天地相合而万物产生,阴阳相接而变化发生。

41.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4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3.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4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5. 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46.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小雅·鹤鸣》

47.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董仲舒

48.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49. 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朱子语类》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5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51.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52. 流言止于智者。(荀子)

5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54. 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明·吕坤《呻吟语·礼制》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5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56.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57.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58. 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59.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

60. 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

61.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62.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63.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64. 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65.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6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8.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69.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70.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71.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7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73.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儒家语录二十则 汇总107句

1. 善事①父母曰孝。(《说文》)

2.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3.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4.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5.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6.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7.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8.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0.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1.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2. 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13.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15.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

16. 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舜典》诗表达志向,歌抒发情怀。

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8. 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19.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20.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21. 不迁怒,不贰过。

22.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2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4.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25.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2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28. 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29.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30.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3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32.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33. 当仁,不让于师。

34. 故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举足不敢忘父母,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①也。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②言不及于己,然后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35.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36. 知耻近乎勇。(礼记)

37.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8.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9.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0.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41. 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而不能也。(孟子)

42.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4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44. 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其名声不会传之久远;有实际而不加以播扬,实际也会萎失消亡。

45.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传》

46. 观其文可以知其人。 清.袁牧《读书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47.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8.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9.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50.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51.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5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54.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5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5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58.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59.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6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6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63.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

64.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65. 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礼记・祭义》)

6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6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68.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9.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70.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71. 为长者折技,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孟子)

72.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73.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74. 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宋·司马光《劝学文》

75. 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7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78. 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79.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80.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81.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

82.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83.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84. 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清.袁牧《续诗品.博习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8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86.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87.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

8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9.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90.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91.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2.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93. 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94.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9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9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7.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98.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9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100.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01.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02.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3.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4.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105.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106.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107. 三思而后行。――《论语》

儒家语录二十则 汇总30句

1.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3.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4.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5. 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6.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7.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8.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10.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董仲舒

11.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2.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菜根谭·后集百九》

13. 其进锐者,其退速。

14.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15. 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

16. 孔子曰:“由①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孔子家语・致思》)

17.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

1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9.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0.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2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梁·沈约《长歌行》

2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4.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2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2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7. 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潜夫论、浮侈》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混乱来自太平,凶险来自安全。

28.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29.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30.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

儒家语录二十则 汇总64句

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3.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5. 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6. 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

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周)

8. 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

9.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0.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1. 巧言令色,鲜矣仁!

12.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13. 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与黄循中》

14.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5.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16.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17.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8.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9. 人皆曰:余智,驱而纳之罟、擭、陷阱之中,而莫知避也。人皆曰:余智,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20.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 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22.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2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4.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25.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唐、韩愈《原道》坐在井底看天,说天是小的,其实并不是天真的小呢。

26.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27.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也君子乎?

28.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9.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30.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31.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32.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

3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4.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35.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36. 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3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9.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40.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41.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译文: 端正自身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有抱怨了。对上不怨恨苍天,对下不责怪他人。所以君子安分守己,等待命运的安排,而小人 却专做冒险的事情,想侥幸获得非分的好处。

42.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错论》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43.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44.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45. 孝,利亲也。(《墨子・经上》)

46. 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左传》

47.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8.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4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50.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1.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52.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53.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5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5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56.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57.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58.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9. 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①;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②。……可谓孝矣。”(《吕氏春秋・孝行》)

6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6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62.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63.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

64.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儒家语录二十则 汇总93句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2.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4.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 不患人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6.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7.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

8. 吾日三省吾身。

9. 曾子说:“居外不敬,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①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②无勇,非孝也。”(《礼记・祭义》)

10. 养心莫善于寡欲。

11.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1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3.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14.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5.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16.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八》愚笨的人只要勤于思考,也会有对的时候。成语“千虑一得”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本此。

18.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9.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20. 言必信 ,行必果。

2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2. 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左传》

23.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4.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25.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26. 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

27.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8.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9.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31.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32. 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33.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34.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孔子

35. 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36.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37.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38.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9.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4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1. 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公正产生明察,偏见产生昏暗。

42.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3.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4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5.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4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7.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8.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

49.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0.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5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3.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5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5.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56.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57.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58. 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贞观政要、征伐》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59. 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60. 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61.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62. 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左传)

6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4.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65.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乾》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66.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67.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68. 天下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近思录、治体类》 天下的事情,不前进就会后退,没有静止不动的道理。

69.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70.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71. 学无止境。

72. 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

73.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74.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5.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76.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周)

77.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78.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9.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80.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1.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3.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84.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8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6.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87. 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8.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89.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0.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1.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9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93.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儒家语录二十则 汇总11句

1.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氏家训·勉学》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2.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5.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6.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7.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8.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0.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11. 行千里者半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