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故事(必备7篇)

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故事 第1篇

曹国伟是中国第一个由CFO成功变成CEO的人,现在又变成一个真正创业者。三次转身,背后的支撑力是什么?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或许能看到点什么。

新浪CEO曹国伟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1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同时入选的还有Facebook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和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Page)。这一刻,新浪与当今世界互联网的两个巨头站在了一起。

《时代》评价称,新浪微博已成为中国最为开放的网络平台之一。

在中国互联网的阵营中,自1998年_成为《时代》“全球计算机数字化领域的50名风云人物”开始,其后,2007年的马化腾,2009年的马云,2010年的李彦宏,都曾获得当年《时代》杂志的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的殊荣。

回看中国互联网这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草根,富豪,天使投资,纳斯达克……屡屡成为关键词。而中国第一门户新浪的成长故事则充满了向上、领先、失落、突破的味道。

但曹国伟给了业界诸多的意外。新浪的故事,许多人都猜对了开头,却没有猜对结尾。

在新浪20层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的曹国伟坐在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后,忙碌着。他穿了一套藏青色的西装,但西装明显地大了一个码。寒暄间,曹国伟说春节后他瘦了十多斤,理由“就是想轻一点”。

当然,在助手和一些朋友的印象中,曹国伟是个美食家。他对各种美食如数家珍,却很容易地控制了自己的体重。这个非常理性的人,在人生面对重要选择的时候,“实际上在很多复杂的环境里面,很难去做一个非常清楚的论证、评判,大的决定几乎都是凭直觉做”。

而在1999年选择来新浪,对于33岁的曹国伟来说,却充满了偶然。

1999年,曹国伟是美国普华永道的注册会计师。那一年,曹国伟被派到了北京,来指导普华永道对一家公司的审计工作。仅仅两周后,曹国伟就回了美国。当时,很多硅谷公司已经向曹国伟伸出了橄榄枝,邀他加盟。斟酌一番之后,他有点为如何选择最后的两家公司,举棋不定。

与此同时,时任新浪CEO的王志东(也是新浪网的创始人)正在物色一个CFO,而曹国伟也在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他在硅谷已经呆了6年。曹国伟有颇多选择,有两家硅谷企业邀请他。曹国伟在选择上有些犹豫,于是便向一位社会经验丰富的老朋友请教,他就是时任新浪首席运营长茅道临。

曹国伟告诉茅道临:“我想换工作了,你帮我看下哪一个更好?”听完曹国伟的介绍,茅道临觉得每个选择都很不错,但他还是建议曹国伟来新浪试试。曹国伟考虑了两日,就做出了选择,来新浪上班。那时候新浪的总部在美国,在一个仓库里面办公,与大厦鳞次栉比的硅谷没任何可比性。

“我一直觉得,在美国,华人要往上走的话,总是有天花板,至少在那个时候是很明显的,而新浪是跟中国联系起来的一家公司。”尽管,1999年的中国互联网,显然没有今日这样风光。新浪、搜狐、网易初具雏形,马云创业的序幕刚刚拉开,腾讯的马化腾刚刚在2月份开发出了基于中文的QQ前身。

曹国伟成为新浪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半年之后,在他的推动下,新浪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并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门户网站。而新浪首创的,通过离岸公司控股内资公司上市的形式,也成为之后国内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的普遍模式,并被称为“新浪模式”。

新浪在2000年完成上市后,曹国伟并没有“闪人”,而是做起了幕后英雄。

因此,业界给他打上了内敛、严谨、富有逻辑等诸多标签,此外,他还极其低调,接受采访的频率也不高。有个颇有意思的细节,他出生于1965年11月10日,但在诸多媒体报道中,他的出生日期却是1969年7月。

幕后英雄

“我做过3任以上的CFO,这是在一般公司很少见的事情。一方面说明我在这个职位上还是很称职的,每任CEO都相信我能把这个职位做好,另外一方面说明我对这个公司还是有价值的。”曹国伟如此回顾他在新浪的早些年。

在曹国伟的主导下,新浪网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别完成了广州讯龙以及深圳Crillion两大无线增值业务公司的重要并购,使新浪网一举跻身无线增值领域前列,并由亏损逐渐走向赢利。

这里有一个背景需要交待,2004年,新浪的网络广告出现了瓶颈,虽然还在自然增长,但幅度已经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2005年,曹国伟被派去负责广告业务,那一年的第二季度,新浪就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那段时间,是曹国伟特别艰难的时期,“在IPO以后,我做CFO的时候,更多是做后端的管理,2004年兼做COO以后,我把前端跟后端都管起来,这两个角色是有分工和冲突的,比如管营销,要业绩;管财务的话,要控制风险和成本开支,这些都是矛盾的。”曹国伟说。

在曹国伟的助手、已经为新浪工作10年的刘运利看来,CFO阶段的曹国伟有点抠门,很多项目的审批都是在他那里被否决掉的。

那个阶段的曹国伟,成功地化解了盛大企图从股票市场控制新浪的图谋。

“我记得很清楚,那日晚上,新浪股票的交易量狂涨,有四千多万股的交易量。那是大年夜,2月8日是除夕,第二天我要带着全家飞澳大利亚度假,在悉尼的时候,我接到了陈天桥的电话。”曹国伟回忆当时的场景。

盛大的陈天桥跟曹国伟说了这个事情,盛大花了亿美金,在二级市场收购了新浪约的股份,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陈天桥的这个电话让曹国伟抛下妻子和孩子,并立即回国参加董事会商讨对策。

盛大突袭之后的第四日晚上22点,曹国伟制定了“股东购股权计划”(即“毒丸计划”),成功地抵制了陈天桥的偷袭。如果盛大再收购超过的新浪股权,就会启动“毒丸”。届时新浪其他股东有权以半价购买普通股,从而稀释新浪股份,而盛大持有新浪股份也将蒙受损失。

“一家公司如果从二级市场上,没有障碍地去控制另一家公司,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他告诉记者。

走到前台

在中国互联网公司阵营中,新浪可能是关注度最高的那个,从来都不缺少新闻。

2006年,曹国伟由幕后被推到前台。5月10日,北京西北四环理想大厦的20层,一场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主角是曹国伟,主持人用一句话就交代了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根据汪延先生的推荐,董事会一致同意由曹国伟先生接任新浪CEO。”

在这次履新会议上,曹国伟被形容为“理性且喜欢用数字说话的人”。

当记者问及当年成为CEO的一些细节时,他说:“我只记得一件事,那日我成为CEO以后,花旗银行的分析师出了一个报告,给新浪公司股票提升了等级,这个我有点印象,其它我就没有什么印象。”

这场履新发布会对曹国伟来说,权力更迭的意味似乎不那么明显,“不是说谁来选我做CEO,而是我决定要不要做的问题,如果我想做的话,一定是我做。”这个事情曹国伟考虑了大半年,他接下了这个盘子。

曹国伟的谨慎,回溯新浪过往的历史,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头绪。

新浪的CEO总是充满挑战的,因为曹国伟以前的历任CEO——沙正治、王志东、茅道临、汪延、在业绩不好的时候,均难逃“两年”宿命。业界普遍认为,这与新浪分散的股权结构相关。

在新浪历届CEO中,王志东的离开最能说明华尔街的逻辑。新浪上市后,适逢互联网的冬天,股价曾跌至1美元,王志东的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在董事们不止一次的质疑面前,他神凝气定,“新浪还有亿美元现金,以现在的亏损速度,至少还能支持5年。”

“我们拿着成千上万的钱,给王志东打名声”,段永基的话已经足够表达“CEO坐等转机,不是投资者们能接受的逻辑”。回顾新浪的这段历史,或许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理性的曹国伟为什么用了半年时间来思考是否接下新浪的CEO之职。

“我知道,实际上你做了CEO,不是你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说你要承担的责任更大了;你不能说今日试一下,做得不好,我就走了,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所以你必须想清楚,你愿不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扛下这个公司的未来。”

新浪10年

但在2009年,外界对新浪的看法在一点一点被修正。先是那年的5月份,新浪微博推出,当时业界认为微博还算不上什么大新闻,最多是新浪对未来产品线的延展。那一年,最轰动的是新浪的MBO。

这里有一个背景要交待。2008年4月,段永基卸任董事长,业界对其的评价是“谋深似海,财技通天”。段永基卸任,汪延归来,任代理董事长。在一些IT观察家看来,这意味着曹国伟彻底掌控了新浪全局,也为管理层的MBO提前扫清了障碍。

新浪MBO的契机始于2008年的新浪和分众的合并案,这是个被监管部门否定的案子,并购并没有实现。江南春对曹国伟说,作为创始人,如果公司还是独立运作,他想在分众增持更多的股份。“这触动了我。”曹国伟后来说。

于是,在江南春宣布增持分众股份的3后,曹国伟也宣布了新浪的MBO方案。新浪将向其投资控股公司增发560万股普通股,全部收购总价约为亿美元。他在给员工的邮件中说,“从今日开始,我们将实现自己角色的转换,以一个创业者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未来。”

自此,以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这意味着新浪将结束股权分散的状态,管理层真正在董事会掌握话语权,这也是中国互联网的首例MBO。现在回过头来看,曹国伟颇有感触。

他告诉记者,“回顾过去股权分散或者在股权上没有足够的控制力,对新浪长期战略的制定和部署是非常不利的,做CEO更多的也只是看近期利润,或者说因为近期的压力而没法施展手脚做长期布局。因此当时考虑,如果在新浪继续做下去的话,应该想到去改变新浪这样一种股权架构、管理层的控制力问题。”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曹国伟也不例外。

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骨子里极其好胜。上初中的时候,他选择去读上海最好的中学——上海中学,考大学时,又选择文科最难考的专业——复旦新闻系。曹国伟毕业的那一年,全国的新闻系毕业生只有150人;随后,跟女朋友一起出国,又选择美国排名第一的德州大学会计专业。

故事写到这里,或许更能明白一个职业经理人所选择的路径曲线。

当然,曹国伟也并非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他在非常累的时候,也有退后一步的想法。他曾考虑离开,去做投资。但是,对曹国伟来说,离开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觉得我对这个公司是有责任的,事实上,我是几乎每日都在办公室里面,很难走开。”

随着新浪MBO的成功,有评论认为,作为中国互联网界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曹国伟算得上是2009年互联网最大的赢家之一。而在央视2009年度经济人物中,他也是唯一获奖的互联网企业家。

那一年,除了MBO,曹国伟还做了一件让业界轰动的事情。10月16日,新浪和易居中国的合资公司中国房产信息集团(以下简称易居)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之后,市值逼近新浪。以市值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浪。

业内人士评价,2009年,曹国伟解决了新浪发展中的两个大问题,MBO解决了新浪的历史问题,易居的上市则为新浪提供了未来。

再出发

微博推出两年后,终于引爆了中国互联网的潮流,当然,华尔街也很是看好微博的前景,新浪的股价上涨到100美元以上,《时代》将2011年的荣誉给了曹国伟。

《时代》称,2009年,新浪CEO曹国伟看到了契机,在形势并不是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抓住了机会,推出了新浪自己的微博。如今,新浪微博成为一项极具影响力的服务,曹国伟将其称为“Twitter和Facebook混合体”。

今年2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量达到了1亿。用户群包括明星、运动员、学者、艺术家,以及普通网民。

曹国伟抓住了机会,“微博,我们认准这个方向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产品,要把它做强、做大的话,必须把收入、利润放下来,全力以赴去做,这就是微博为什么可以长大,而另一方面就是对趋势的判断。”

说到曹国伟的新浪轨迹,虞峰基金的创始人虞峰告诉记者,曹国伟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转变成CEO的CFO,现在又变成一个真正创业者。三次转身,背后的支撑力是什么?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或许能看到点什么。

2009年大年三十那日,下午三点多,曹国伟还在办公室,刘运利想去跟老板打个招呼,然后回家。当时的曹国伟有点喝多了,刘运利给老板倒了一杯水,问了一句,“你没事吧。”那日刘运利没早回家,跟曹国伟聊了很长时间。

时至今日,他对曹国伟的话印象依然深刻。“其实很多事情一定要乐观地去面对,很多事情你着急,疯狂地去追求,不见得能得到。更多的时候,要认真,你只要认真去面对它。至于结果成也好,败也好,都不是你可控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你是在学习,要学会享受过程。”

“用他的话讲,他不是在为个人财富的增长,或者说是去赚多少钱,或者有什么样的名气,这个工作本身就是他应该做的。有一个什么样的责任,应该把一个事情做到什么样的结果,他是抱着这样一个态度去做的。”刘运利告诉记者。

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故事 第2篇

近日,在东坡区崇礼镇白马村的一家草莓园里,记者见到了25岁的彭小勤。她正忙着给市民采摘的草莓称重、收钱,忙得不可开交。“又是一年好收成。”她笑着说,随后,她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找工作不如自主创业

2009年6月,彭小勤从西南大学毕业,在重庆一家婚庆公司上班。工资只有800元,却异常辛苦,在父母的劝说下,她决定回眉山就业。然而,回到眉山后,她却一直没有找到合意的工作。

“找不到工作,那就创业吧。”彭小勤说,“做什么项目好呢?我想过养奶牛、开食品店,似乎都不太合适。”

她最终决定种草莓。

父母种了10多年的草莓,虽然只有一两亩地,但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彭小琴从小帮忙,对草莓种植也非常熟悉。她做过市场调查,发现草莓的市场价格好,种植草莓有前景。

消息一传开,她首先就得面对村里人异样的眼光,以及“大学生回来种地哦”等讥讽的话语,她总是选择笑笑,转身离开。

“跟他们说不清楚,只要我自己过得好,那就是好。”彭小勤说。好在父母虽然担忧,但终于理解了她的决定,支持她种草莓的行动。

巧推销顺利打开市场

彭小勤种草莓的第一招,就让父母有些不适应。她放弃自家的地,而是去邻村土地流转了38亩地种植。“自家的地为啥不种?要去租别人的地?”母亲何福枝舍不得,也很疑惑。

彭小勤解释说:“新地种植草莓,细菌少得多,草莓不用打农药,能保证原生态。”父母明白了。

2009年8月,彭小勤靠借钱、贷款,投入了20万元,栽下了第一批草莓苗。投入大,压力也大,“当时就想,走一步算一步,做什么没有风险?要想成功,就得做了再说。”彭小勤说。

育苗、栽苗、搭薄膜,她跟工人一起泡在地里,每天累得腰酸背痛,“草莓要搭薄膜,白天掀开,晚上盖上,光这一项,每天一早一晚都要忙两个多小时,如果刮风下雨,半夜三更还要起床察看。”彭小勤说。

辛苦没有白费,第一批草莓很快成熟了。看着红艳艳的草莓,她心里乐开了花,但这样多的草莓,销路怎么办?

她使出了第二招:上门推销。她开着小面包车,用脸盆装着摘好的草莓,跑遍眉山城区各个农贸市场、超市、水果摊,挨个发名片,推销草莓。“每天一早起床摘草莓,送货,常常要到晚上八到九点钟才能回来,非常辛苦,一天跑下来,话都不想说。”彭小勤说。

天道酬勤,销路打开了,38亩草莓销售一空,加上次年4月收获的草莓,第一年草莓种植纯利润20万元,这让彭小勤大受鼓舞,对未来充满信心。

出妙招入园采摘受欢迎

跟其他创业者的故事一样,彭小勤也遭受了不少挫折。2011年4月,草莓红得特别多,而城区内的各销售点,因为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大,根本卖不完。

彭小勤使出了第三招:入园采摘、先尝后买。“大家既能体会采摘的乐趣,草莓也能及时卖出去。”彭小勤说干就干,印了不少宣传资料,有空就上街发放,慢慢的,入园采摘草莓的市民越来越多。

人一多,管理问题立即凸显出来:因为是尝了再买,一些人采了草莓吃完就走,根本就不买。同年5月,一场九级大风袭击了崇礼、复盛等多个乡镇,彭小勤的草莓园也未能幸免。原本可以卖到6月的草莓,一下子全毁完了。“因为管理不善和自然灾害,损失了好几万元的收入。”彭小勤说。

今年4月,又一批草莓成熟了。彭小勤吸取以往的教训,改进了管理方式:草莓园用篱笆圈了起来;从尝了再买,改成10元一个人,入园随便吃,要带走的话,草莓16元一公斤。

新的管理方式效果不错,现在,每天到草莓园采摘草莓的市民络绎不绝,周末经常有数百人,甚至有人晚上10点跑来,打着手电筒采摘。

“种草莓,累,但快乐着。”彭小勤用这句话,说出了她的心声。

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故事 第3篇

大学生毕业后去卖菜?这一想法听起来和前几年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一样,让很多人有些难以接受。然而郭高林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创业路。

郭高林毕业于河南省教育学院。毕业时,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投入找工作的大军,而是着手找人合伙开蔬菜便利店。他说,自己的创业之路是从大三“练摊”卖衣服开始的。那时候,郭高林和女朋友发现,学校附近的一条路,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路两边尽是卖小吃、卖衣服、卖杂货的地摊。他们决定也利用晚上时间摆地摊卖服装。女友负责销售,郭高林负责进货。这段经历也让郭高林早早的就产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摆摊时,爱观察的郭高林发现,在这里卖菜生意还过得去,但因为比较分散,又没有品牌,蔬菜的质量、价格、信誉总让人不太放心。“那个时候,我就开始琢磨,肉类可以有品牌店,蔬菜为什么不能打响自己的品牌?”此后,开蔬菜超市的想法一直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他开始有意识地去找相关的资料。

2007年8月22日,行动终于见到成效,“咱地里”蔬菜自助店在郑州市马李庄正式开张。“跟小商贩比,我们的优势是菜价便宜、种类多、干净、不缺秤;与大超市比,我们的优势是价位低、离家近。”他说。

选择了创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辛。每天凌晨5点左右,郭高林和伙伴就要到蔬菜批发市场采购,“一毛钱都要和人家讨价还价”。采购差不多需要两个多小时,早上8点左右回到店里,整理蔬菜。中午11点至12点是顾客买菜的高峰期,过了这段时间,他们才开始轮流吃饭,小店则一直营业到晚上9点。

回首过去两年,郭高林觉得“创业确实很苦,但也像探险一样有趣”。

2007年,郑州开始“禁摩”,这又给他们的创业之路增添了不小的挫折。郭高林回忆到,无论是怎样恶劣的天气,他们每天很早就起床,为了赶在上班之前把货都送到两个店里,在途中必须先有一个人探路,然后发信息过来,看是否可以走。就这样,他们仍然常常被抓住,他粗算了一下说,当年的罚款总额几乎相当于全年的利润。

2007年12月到2008年春节前,郭高林称之为是“异常艰苦”的一段时期。此时第二家店在装修,每一颗螺丝钉都浸透了他和伙伴们的汗水。

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往往花一天时间寻找更实惠的装修材料,然后推着三轮车拉到店里。这期间,还必须抽时间为第一家店进货。

咬牙经历了足够的艰辛,创业之路终于走上正轨。到2009年5月份,“咱地里”蔬菜便利店在郑州已有5家,每月营业额达到30万元,带动近30人就业。

从摆地摊到两年拥有五家蔬菜便利店,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进入创业大学生富豪百强,郭高林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路。曾经有人这样问他:“你是怎样做到的?”郭高林只回答了三个字:“一步步。”

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故事 第4篇

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曾拥有200万用户,是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共享软件。周鸿祎说,当年的Foxmail没有商业模式,所以他经常批驳张小龙,说要加广告,要盈利!但张小龙却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啦!

所以,此时的Foxmail成为了张小龙的大包袱,因为每天会有无数的人催促他往前跑,而庞大的知名度和用户量,却没有给他带来经济上或社会地位上的任何好处。

一年后,张小龙选择将Foxmail出售给了一家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博大。

虽然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都说:我们不需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有了用户之后,我们自然会找到合适的盈利点。但张小龙的经历告诉我们:创业前,一个清晰地盈利模式还是极其重要的。

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故事 第5篇

为了实现对爸爸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日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香港前,爸爸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

但这些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半点价值,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人卑微如蝼蚁。十三岁的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诚的妈妈只好带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爸爸竟染上肺结核,大半年后去世。在爸爸过世前一日,并没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问他有什么话说。“我安慰爸爸,告诉他‘我们一定都会过得很好’。”14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爸爸的死亡,“彷佛一瞬间被迫长大”。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爸爸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

为了实现对爸爸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日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李嘉诚的机会终于来临。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某天,他所在工厂的老板亟需发信,但是书记员请假,李嘉诚因好学被推荐帮忙。出色的表现使得老板对他另眼相待,将其从杂役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继而成为了业绩很棒的推销员,再升到经理,19岁更成为总经理。李嘉诚也从中学到了更多的关于货品的进出、价格、以及货品管理,推销等技巧。

因为业务关系,李嘉诚一直订阅英文塑料专业杂志,顺便提高英语,这也让他能时刻把握该行业的可能商机。随着二战后经济复苏,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很旺盛,李嘉诚认为机不可失,决定自行创业。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积蓄连同舅父的借款共5万港元,开设了长江塑料厂。

1957年,李嘉诚从行业杂志中得到启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后转产塑胶花。得益于当时的消费环境,业务迅速发展,由于产品能不断创新,李嘉诚继而成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这已成为李嘉诚财富故事中的经典情节。之后,李嘉诚又瞅准地产业机会,从而开始了成为“超人”的脱胎换骨般的升级。

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故事 第6篇

_是一个有强烈的改变命运想法的农家女。她今年32岁,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她从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文员。本来,她工作舒适安逸,但仅工作半年,她就因为觉得前途不大,毅然辞职前往深圳打工。_做过市场推销员、台资企业生产主管和证券公司业务经理。但她干得正顺风顺水时,获悉了北京将举行奥运会,正大力发展餐饮业的信息,便不顾老板挽留,于春辞职来到了北京。

_来到北京后,利用几年的积蓄加上借来的钱共10万元,在北京宣武区租下了一间20平方米的门面,开了一家快餐店。由于是小本生意,_开店后出于成本考虑,只雇请了一名厨师。平时,她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但她尽管辛苦,小店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而偏偏这时,厨师嫌一人干活太累,又提出了加薪要求。_见生意不好,便答应赚钱后给他加薪。结果厨师因为不满,故意增加饭菜分量、盲目购进原材料。一气之下,_炒掉了他。之后,生意每况愈下,最后不得不关掉了小店。

10万元转眼打了水漂,受此打击,_一下精神垮了。月,_眼看自己连地下室也住不起了,便应聘到北京一家肯德基店做了一名收银员。而她做梦也没想到,就是这份工作,却让她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

上班第一天,_就备感诧异——她明明应聘的是收银员,该店却对她进行了包括后厨操作的整个工艺流程培训。开始,她并不明白一个收银员要学这些干什么。但不久,她便发现了肯德基的管理玄机。

一天,店里一名后厨生病,店长让_顶替工作。当时,她十分纳闷,认为自己从没做过后厨,也不会操作。可店长训斥道:“你不是参加过培训吗,怎么不会做?”没有办法,她只好硬着头皮按照培训内容操作起来。结果,她惊奇地发现,肯德基的鸡翅、薯条炸制和汉堡包加热都是按照标准化程序操作,任何经过简单培训的人都可以做出一样口味的产品!_当时就想:肯德基经营模式简单,开店既可免除开中餐馆老板经常被厨师胁迫的麻烦,又节省成本,还很环保,如果自己也开家类似的店,不正好可以东山再起吗?为此,她决心利用所学技术,复制一家肯德基。

然而开店需要资金,当时她身无分文,这笔启动资金如何解决?也就在她发愁时,她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不久,她给母亲打电话说自己马上要结婚,问母亲给她准备了多少嫁妆钱。刘母闻听,立即欣喜地告诉她,早给她准备了5万元,并说这就去帮她布置婚房。此时,_见无法瞒住母亲,就如实相告她正在北京创业,因为资金周转不开才向家里求救。刘母一听,当天就去银行取出了5万元赶到北京。

可当她风急火燎地找到_租住的地下室,亲眼目睹了女儿的穷困潦倒后,眼泪一下就掉了下来,并死活劝女儿随她回家。可面对母亲,_强装笑容说:“妈,这你就不知道了,北京很多名人都是从地下室开始起步的,我现在住地下室并不代表将来也住地下室啊!妈,你得相信女儿以后一定会住高楼,并将你和爸爸接到北京来。”在_的哀求下,刘母见实在拗不过她,便强忍泪水留下了那5万元返回家中。可她人虽然离去,心里却因为放心不下女儿,于是一回家就给_在深圳工作的男友林辉打电话说出了一切。林辉是深圳一家证券公司的经理,惊闻_的艰难处境后,他立即把工作辞掉,然后变卖了财产来到了北京。有了林辉的帮助,_很快在石景山游乐园附近,以年租金10万元的代价,租下了一个70多平方米的店面,开出了“快乐美食快餐店”。

可快餐店开出后,仅仅一个月她便再次遭遇关门危机。因为肯德基已深入人心,她的价位又和他们一样,因此,不具备任何优势的她生意门可罗雀。林辉见如此经营非但钱赚不到,还会成为贴钱的无底洞,便劝她另觅出路。可当时,她与房东签下了一年租赁协议,如果毁约10万元将付之东流。进退维谷之际,林辉建议她干脆加盟肯德基。

然而,当_采纳他的建议,前往肯德基中国市场总部打听加盟一事后却大吃一惊——按照肯德基加盟规定,如果她想在北京开家肯德基加盟店,除了店址要选在繁华地段的大卖场,还须投入800万元加盟费!一名工作人员获悉她想加盟,上下打量一番,很不屑地说:“我们公司只和有实力的投资者合作,你不具备我们的加盟条件。”_加盟不成反遭奚落,她被肯德基傲慢态度深深刺激,心中顿时升起一股豪情:我一定要利用肯德基的弱点,去挑战肯德基!

这之后,_开始琢磨起肯德基来,不久,她便意外发现了肯德基一个经营漏洞,那就是肯德基因为“嫌贫爱富”,除了加盟费高昂,还对经营地有着严格要求,即肯德基快餐厅只规定开在大中城市的商圈,而农村根本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了解到这种情况,她忽然灵感顿生:既然自己在大城市无法生存,我为何不去县城开快餐店呢?肯德基不屑一顾的地方,正好是自己发展的机会啊!当_把想法告诉林辉后,林辉一听,顿时不安地说:“你开店两次都失败了,现在又要去农村开店,农村哪有城市消费力大呀?万一再失败了,我们以后还怎么买房结婚?”_见他说得有几分道理,便开始对县城先进行调查。

20秋,_经人介绍,辗转来到陕西省富县,对各个学校和幼儿园进行调查后很快发现,该县的人几乎人人皆知肯德基,但真正吃过肯德基的人却很少。

当地很多孩子虽然对肯德基十分向往,但由于经济条件和交通制约,孩子们品尝肯德基竟成了奢望。而正因为如此,她越发觉得在县城开家类似的“肯德基”的店有着巨大市场空间。她经过寻找,在市中心物色了一家转让的中餐馆,以月租金1000元的价格承租下来。

回到北京,林辉获悉_已擅做主张租下门面,顿时气恼地说:“你是疯了还是头脑发热呀!现在别人都是想着法子去赚城市人的钱,你却去打农村人的主意,这不是明摆着拿钱往水里扔吗?”但_坚持认为,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她最了解农村孩子对洋快餐向往的心理。因此,她觉得自己这次选择绝对没错,肯德基越是不经营的地方,越有商机。

2009年初,_东拼西凑了5万元,然后对富县的门店进行了简单装修,于当年2月在富县开出了第一家美式快餐店。开张那天,她雇来宣传车和腰鼓队,热热闹闹地进行了造势。随着高音喇叭宣传和腰鼓队助阵,这个不大的县城很快人声鼎沸,小店里更是挤满了顾客。

一个小孩随父亲来到她的店里后,一见汉堡包就嚷着说:“爸爸,我要吃肉夹馍!”_笑着拿给他一个汉堡包后和蔼地说:“吃吧,这可是美国式的肉夹馍。”结果小店开张当天,她就收入了3000多元。由于这种美式快餐的消息越传越远,很多乡镇的家长带着小孩陆续赶来尝鲜,她才经营一个月就收入了7万多元。但是好景不长,两个月后,她的生意逐渐走向了萧条。

这是什么原因呢?_经过调查,很快发现生意冷落的原因是因为定价过高。美式快餐肯德基套餐一般为22元到30多元不等,这样的价格,显然对于有些穷人来说还是有点奢侈——22元可以在当地购买10碗刀削面和6个肉夹馍啊!看来,她要想在农村站稳脚跟,就必须把快餐变成一种穷人能接受、吃得起的快餐才行。为了重新拉回顾客,让好不容易聚集的人气不再流失,_决定将套餐价格降到元。但是,林辉一听,就大骂道:“傻女人,你这样做我们还赚什么钱?这不是明摆着做亏本买卖吗?”但面对男友的激烈反对,_毫不退让,还是坚持把套餐价格一下降到了元,林辉见她一意孤行,气得一个人回了深圳。

林辉离开后,_虽然感到十分沮丧,但是她很清楚,自己的小店才开,无论知名度还是影响力都远不及当地的面食馆,如果想把名声扩大,就必须用廉价换取市场,只有在这里做成功了,才有机会向全国县城扩张。因此,从这个意义出发,她不愿计较一时得失。可价格降下来后,_很快就招架不住了:由于仅需元就可品尝一套美味的“洋快餐”,她的小店天天排起长龙,一天下来,她虽然忙得腰酸背疼,但却根本不赚钱。要知道,卖这种套餐,一个汉堡包、一份薯条配一杯可乐成本就要6元,这其中还不包括房租和人工等费用。显然,她这种经营方式尽管赚足了人气,但生意却是越卖越亏。

开弓没有回头箭。由于在男友面前已夸下海口,此时,被逼上悬崖的_开始苦苦寻找解决办法。也就在她苦恼时,一次外出散心,她突然找到了降低成本的妙招。

2009年3月,_前往深圳弘法寺散心。中午时,一个朋友请她品尝弘法寺素菜,她吃着吃着就忽然想:既然素食可以在中餐里使用,洋快餐为何不能使用呢?从深圳一回来,她就开始了试验。她以糯米和面筋为材料,分别做出了素汉堡、素猪扒、素鸡柳和素对虾等,然后免费供给顾客品尝,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出乎意料的是,这种素快餐经过顾客品尝,多数人感觉口感很好。而她计算了一下成本,就是按照元的套餐售价,她仍可以赚取50%的利润!

这是一个商家和顾客皆大欢喜的结果,成本降下来后,_一举推出了牛肉汉堡+小可乐+星星薯块、田园汉堡+奶茶+洋葱圈和北京鸡肉卷+小可乐+玉米棒3种组合套餐。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种新颖、实惠的特色“洋快餐”,她印制了大批传单,前往乡镇散发。与此同时,她还针对幼儿园推出了8折优惠和生日免费赠送汉堡包等活动。这样,经过一番宣传,她的生意再度火爆起来,很多年轻人和小孩为了品尝这种中国特色的“洋快餐”,宁愿绕道也要前来。

平民套餐的推出,无疑让_找到了打开农村市场的钥匙,每逢节假日,她的小店不仅排成长龙,电话预定也纷至沓来,生意好时,她一天就能赚取1万多元。这时,她见忙不过来,又从北京雇请了3名员工,将营业时间延长到了晚上10点钟。生意火爆的同时,她又开始琢磨如何能把小店做大,然后将其成功模式推广到其他县城。

然而,就在_春风得意,准备实施自己的远大计划时,3个月后,她的生意再次趋于平淡,而生意萧条时,她一天的营业额居然不到5000元!_询问顾客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顾客减少的原因大多是嫌她品种单一,吃多了不再有新鲜感。一名家长告诉她:“你的快餐虽然实惠,但孩子们喜新厌旧,如果你能搞出吸引他们的东西,肯定还会讨他们欢迎。”

受此启发,_又开始研制创新产品。鉴于美式快餐薯条只有一种形式,她便把其形状改成了孩子们喜欢的笑脸薯饼;洋葱味道小孩难以接受,她就把洋葱切成一个个小圈,外面裹上面包糠进行炸制,不仅获得了孩子欢迎,还无形中节省了成本。

一个洋葱可以切成12个小圈,每4个卖3元钱,就能卖出12元。当然,这些玩意还只是小儿科,接下来,她发明的冰淇淋火锅和喷泉巧克力,却让她一举打响市场,彻底赢得农村市场。

对于_来说,冰淇淋火锅和喷泉巧克力发明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一次,她和朋友吃火锅时,一位朋友的孩子拿着冰淇淋,幼稚地嚷着说要蘸着火锅吃。当时,大家都被这孩子逗乐了,笑着打趣说要他长大以后再去发明冰淇淋火锅。可这虽然是笑话,_却忽然想:如果自己真能发明出冰淇淋火锅,让大家围在一起吃的话,肯定会收到奇效。

但如何把冰淇淋做成火锅呢?_首先想到把固体巧克力加热融化成浆,然后用食品蘸着巧克力吃的方法。根据这种思路,她请人制作了一个圆形火锅,将巧克力放置里面,然后在下面点燃酒精,待上面的巧克力受热融化后,她再拿着叉子把冰淇淋放在火锅里涮一下,或者用水果、面包块等蘸着吃。吃的时候,这时冰淇淋就像冰糖葫芦似的,吃起来外热内凉,既有巧克力的醇香,又有冰淇淋的清香,别有一番滋味。

2009年5月1日晚上,_前往天安门观看夜景时,当看到天安门前的喷泉,一下想到了把巧克力做成喷泉的形式。后来,她借用喷泉原理,请人做了一个巧克力喷泉机。这个喷泉机经过循环加热,不仅可以把固体巧克力融化成浆状液体,顾客吃时还可以将薯条、鸡翅等喷上巧克力,或者拿水果蘸着吃,让人既感到新奇,吃起来又浪漫开心。

冰淇淋火锅和喷泉巧克力无疑是种全新吃法,这种别出心裁的经营一经推出,便立刻受到众多年轻人和孩子的热捧,一下使营业收入翻了几倍。2009底,她每个月都能创下20多万元的收入。

但是,就在_的生意火爆富县时,市场上突然冒出了众多冒牌货。这些冒牌货粗制滥造,但因为价格低廉,还是吸引了一些消费者。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她向国家知识_和国家商标局提出了发明专利和商标申请。不久,她的喷泉机巧克力、洋葱圈、素汉堡发明专利和商标被国家知识_和国家商标局批准。据此,她在原有经营基础上,又开发出花色冰淇淋、拉花咖啡、冰淇淋蛋糕和沙冰冰淇淋等品种。经过打假和产品调整后,她的产品立即挤走了那些仿制品,生意再度红火起来。此后,由于影响越来越大,河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浙江和北京等省市的加盟商闻讯,纷纷找她合作,这样,她以低廉的加盟费,迅速将快餐店复制到了40多个县市,一举大赚了1000多万元!

夏,意气风发的_豪掷250万元,在北京市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隆重地举行了婚礼。209月,她被中国烹饪协会吸纳为正式会员;11月8日,她发明的火锅冰淇淋和汉堡包荣幸获得“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推介品牌”;年底,她被评为“中国质量服务诚信企业家”、“中国青年创业百强精英人物”……此后,美国麦肯国际饮食集团见她大有一举垄断中国农村快餐市场的气势,于是主动和她开展了合作。现在,已今非昔比的她,不仅豪气干云地在石景山租下了一栋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成立了“北京快乐麦肯饮食管理有限公司”,还在北京买下了两套住房,购置了一辆进口奥迪汽车。她的目标就是全面占领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快餐市场,与肯德基搏弈!

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故事 第7篇

从中国到美国,又从北京到悉尼,在周华的发展轨迹里,他喜欢用“从自行车到宾利”来形容自己取得的成绩。从最初怀揣4000澳元只身来到澳大利亚到现在成功建立起自己的财富王国——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在不断追求与奋斗中,周华的交通工具已经从那辆旧自行车变成了一辆崭新的宾利汽车

如今,周华已经在悉尼成功创立了自己的地产投资品牌,经历了6年多的高速发展,亚太集团总共向数千名投资者推荐了价值数十亿澳元的房产。即使在去年全球经济衰退、地产投资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亚太集团仍然创造了数亿澳元的业绩。他的成功经历不仅是希望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打拼自己事业的准移民群体的榜样,也为如何投资海外市场、如何参与海外竞争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984年,两个大学生在北京大学32楼232宿舍畅谈“愿望”。一个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另一个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保时捷轿车”。

25年过去了。12月,这两个同学在北京大学相聚,他们现在拥有的财富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当初的“愿望”。想要“永久牌自行车”的是俞敏洪,他如今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想要“保时捷轿车”的是周华,他如今是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总裁。

1991年,周华毅然放弃了前程似锦的外交官生涯,怀揣4000澳元,带着梦想在澳大利亚开始创业。当时,他只有一个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白手起家,达到事业上的成功。

上大学前,周华自称是一个“很简单,但不服输,靠自己本事做事的人”。他强迫自己把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做得很好。在北大读书期间,他要求自己每天早上5点起床练习英语口语。四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由不敢张嘴说英语变成班上英语口语最好的学生之一。

1991年,周华与妻子何小叶怀揣着4000澳元移民澳大利亚。

刚到澳大利亚,周华去面试过好几份工作,但都因没有“当地经验”而失败。后来,他申请到为一家比萨饼店送外卖的工作,另外,他还“带着极大的热情”负责关店门和擦洗地板。晚上送比萨饼,白天去挨家挨户敲门卖货,他至少每天要敲200户人家的门。

“几个月前我还是一个在外交场合被称为‘阁下’的人,现在却在大街上挨户敲门贩货。”“我曾是外交官,可现在什么也不是了,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周华坚信:“不管被拒绝多少次,永远去敲下一道门。”

思维改变了,人生就改变了。从1991年以后接下来的7年,周华做过保险生意,做过各种小买卖,生活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这种生活并不是他所想要的。于是他一次次地选择放弃,他始终认为,如果你在合理的时间内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就该考虑要么在做事方式上、要么在渠道上有所改变,但永远不能放弃你的梦想。

,曾经一起做过保险的同事的经历启发了周华,他的这位朋友因做房地产生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拥有了25套商品房。3年之后,那位朋友凭借出售这些房产而一跃成为百万富翁。朋友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周华,他意识到“以前的路走错了”,于是他又放弃了已经有所成就的翻译公司,开始从事房地产投资经营。

他首先应聘到未来集团去做一名普通员工,几年风雨之后,周华做到了年入200万澳元以上的职位。然而,他再一次在别人的惊异中离开,入主澳帝集团,并在10月成立澳帝集团悉尼分部。经过几年的努力,澳帝的销售额达到15亿澳元。

7月,周华放弃了澳帝集团旗下所有其他公司的股份,成为澳帝悉尼公司的完全和唯一的股东,同时将公司更名为亚太集团,8月15日亚太集团墨尔本分部成立,9月15日亚太集团阿德雷德分部成立。亚太集团在几年里,向数千名投资者推荐了价值数十亿澳元的房产。

外表文质彬彬、温和稳重的周华其实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冒险家,他人生中的一次次归零和关键时刻的果断抉择也清清楚楚地凸显出他的野心勃勃和冒险精神。

“我对当时做出放弃一切、从零开始的决定感到自豪,并对祖国以及第二故乡——澳大利亚充满感激和热爱。”周华回忆起当时的选择时这样说,“很小的时候,我就养成了一种极强烈的自信,而且永不言败。这种近乎天成的自信,加上敢做他人不愿做之事的勇气,使我在人生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得以建立起了自己的财富王国。而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在中国成长过程中学到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澳洲社会为我们提供的这种可能性。”

“如果我们把每一天的工作当成追求梦想的一部分,那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有意思得多。”在周华的发展道路上,梦想一直都是远方的灯塔,坚定清晰地指引着他。经过7年的打拼,他并没有因为小有成就而满足。

周华对于梦想和成功的执著是他成功的关键,他始终理智而清醒,不会因为小有成就而停止追求的脚步,甚至不惜舍弃巨大成就,选择归零,重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周华在不断刷新创业的“履历”。善于梦想的周华也为他的亚太集团设立了一连串的“梦想”,其中“亚太梦想”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慈善回馈社会,帮助普通人成功和致富。

“很多人回避风险,而成功人士则会分析风险。”周华说,善于分析风险并拥有驾驭风险的能力使他在创业路上稳步前进。

月14日,寒风刺骨。为了听周华的励志报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阳光报告厅座无虚席。周华诚恳地对大学生们说:“不论从事哪个行业,干什么工作,只要你是出类拔萃的,顶尖的,社会都会向你致敬。”“目标一旦设定,你若是认真的,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只要是你能想到而又坚信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将来如何挣钱是困扰他们的重要问题。“要挣多少钱,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如果你自己不定,别人就要给你决定了。”周华说。

周华意识到,传统教育形式固然很重要,但对年轻人在领导风范、目标设定、人际交流、赚钱与投资方面的培养还略有不足。为青年人提供创业教育,成为周华的另一个目标,他希望带领更多的中国青年成为企业家,为更多的同胞提供创业机会。

如今,俞敏洪和周华在大学时代的愿望早已“提前超额”实现。俞敏洪拥有的资产早已不知道可以买多少辆自行车,而周华也开着崭新的宾利,在悉尼大街上行驶。年相聚,他们又开始谈论新的“梦想”——创办一个成功学院,俞敏洪负责培训语言,周华负责教授成功的方法。

周华是一个永不止步的人,他总是在想,“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虽然他早已达到初来澳洲创业时岁入百万的梦想,他的财富王国亚太集团的事业也稳步发展,但他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把亚太集团建成为价值10亿澳元甚至百亿澳元的跨国企业。

这是一个大胆的宣言,但周华却不惮于将这样大胆的宣言公之于众,在他看来,10亿澳元只是100个百万元。“我早已在玩百万元、千万元的生意游戏了,只需把1000个百万元聚敛起来并留住就可以了。”

周华是一个敢冒风险的企业家,但是在没有经营和管理过一个迅速成长的大企业的情况下,他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带领一个企业冒风险,更不能把公司员工的饭碗和前途当儿戏,他为自己找到一位导师,一位曾经成功经营过10亿澳元公司的前总裁,为自己的发展和企业长远规划做顾问。而随着公司的发展,周华更是计划将业务扩展至主流社会以及海外,最终成为一个跨国地产投资服务平台